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順性而為

之前有一次在候診時,旁邊一對夫妻帶著他們可愛到可以拍廣告的baby。那個長得超可愛的baby,有些很特別的際遇,讓他真的有點超出現實的感覺。

我覺得他是一個按鈕會笑的娃娃,不過電池快沒電,所以會lag。

他父母一直逗弄他,用著大聲的拍手以及聲音。娃娃有點累,或是該說有點不知道自己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。父母於是更加強了音量,然後小孩終於大笑了一聲。我轉過頭去剛好看見他笑完呆滯的表情,按鈕被按到了,他的動作完成了。他的父母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,然而連我這個坐在旁邊的無名女人都有點厭倦了,而且有點憤慨。小朋友的笑容是他的開心所致,或只是父母不斷加重力道的按他的按鈕呢?我覺得那個娃娃很衰,他總想看看週邊的事物,然而他媽媽總是要出現在他視野範圍內不斷的拍手或是喊叫。這種人為製造的刺激強度可以人工調整,那小娃娃即使有他的一些可稱天性的東西,都不得不投降了。

現在身邊也有些按鈕人,可以被一句話或一個動作開始一系列的指令。然而事情結束後他們馬上就一副淡然的樣子,你很難想到剛剛那些熱切的神情可以這麼急速的冷卻。就不知道他們是否曾經是這種按鈕寶寶,情願或不情願的,一直被按鈕與充電,截至目前是這麼生活著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