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

結尾的時候

以前同學或是家人會跟我說「妳好愛說教喔。」令人驚訝的是我聽了,通常都不會辯解,而會繼續說教。呼,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很可怕,因為現在的我最害怕的是囉嗦的人。而我居然曾經是,而且搞不好現在還是。

我應該還是有說教的精神在。雖然口頭比較知道要閉嘴。可是我只要寫作文,後面一段都還是要叨念一下,無論前面是什麼故事,最後一段都要來一下。

去年暑假我去上英文寫作班,老師讓我們寫一個The memorable event in my life,初寫加修改,寫了好幾遍,我一邊寫一邊哭,畢竟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一個故事。是一個與衝突有關的事,情節本身沒有問題,只是文法與單字需要修改,之前幾次我都只寫出故事,但是到老師快要給我打個勾勾,意即不需要修改時,我加了一段,又是,在說教,只是我比較懂得要隱晦一點。

老師告訴我“This will not be so powerful. ”她其實是指情節的一貫性,建議我應該要讓衝突延伸,而不是把它打住。這是指我寫的東西,但我同時也發現,我自己的生活就好比這種文章,想要哭,都要硬生生收住,來講一些屁道理。有時也許是,惡狠狠的嘲笑別人後突然打住,譴責一起說笑的人跟我自己「我們真的很不厚道。」無論是大哭或大笑,都沒有盡情,這些故事變成陳腐的梗,我也變得很不清新啊。

但我還是忍不住在寫作文的時候飛來最後這一段,是後來老師實在時常耳提面命的說:coherence!我才慢慢把這樣的寫作習慣改過來,只是,每次看到老師打了勾的文章,都覺得它少了一點什麼,一點說教,一點我的精髓啊。看到人家的文章,諷刺口吻沒有收尾,我都會覺得卡卡的,覺得怎麼這麼殘忍啊。也許他筆下的人物只是虛擬,但虛擬人也需要自尊啊。

虛擬人與我,都需要「自尊」,我們讓別人,或是自己幫自己收尾。收拾了眼淚與爆笑,以期可以寫出和諧的結論,覺得這樣顧全了自己的面子。我們哭完趕快擦眼淚,深怕給人家看到;笑了趕快打住,覺得這樣太不禮貌了。也許我們再繼續哭下去、笑下去,會快樂的多。自尊與自戀相伴,我們想讓人看到很好的我們,似乎不被世事所牽動。只是有時我會忍不住問自己:妳其實,ㄍㄧㄥ的很難受吧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