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

你該翻頁了

ps. I love you

Holly的丈夫因病去世,但他預先安排了十封信,一封封的指引她,結束屬於兩個人的章節,並且翻開新的一頁。

前天晚上到今天早上,陸陸續續把這部電影看完了,跟著Holly把信一封一封的拆開。

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的敘事,平易之中,一點一點的把感傷的東西釋放出來,比起大悲大慟還要有回味跟反省的空間。

今天早上,我陪她拆了最後一封信,老公寫給她「這是最後一封。」

「妳現在應該要了解,我只是妳人生的一個章節,妳該向前走了。」

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淚如雨下,的確,終點不是往生者的過世,而是活著的人真正的釋懷。

在戲裡,女主角的媽媽一直很介意她走不出來,總是怪她不夠堅強。其實一開始看的時候,我也覺得她太嬌縱,活著的時候愛跟老公吵架,老公過世以後又一直讓大家擔心。不過,有時候也會想,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?認為她們不夠果決的走出陰影就是不對,就應該要被我們罵?每個人的生長背景,讓他們都有不同的領會與抗受的能力。

而女主角的老公,就知道他的太太必須要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,才可以重新找到快樂。我必須說這對真的很配,應該是說,這老公真的很了解他的太太。但是,誠如他所說,他只是她人生的一個章節了,她必須要翻開新的一章,不該再執著於過去。

那天我跟朋友去永康街吃東西,路上經過冰館,想到我爸爸住院的前一天,他跟媽媽說想要去永康街吃冰,那時他已經很不舒服,走的非常緩慢,跟媽媽兩個人從仁愛路走到永康街花了一個小時,然後慢慢的走回家。他們回到家的時候,我正在看電視,見到他坐在門口的椅子上,很慢很慢的脫鞋子,臉上有痛苦的表情。當時我什麼也沒有問,遺憾的事情,往往都是在過去以後,才會恍然大悟,那時心裡覺得他怪怪的,事後才知道是生了病,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。

也許是因為沒有像這部戲的配套措施,所以久久以來,爸爸都好像是未完的章節一樣,我們都不知道該要翻頁。

看到女主角跟著每封信的指示,回顧了與先生的段段回憶,我還蠻有感觸的。後來我真的慢慢感受到「面對」的重要,一直壓抑絕對不會讓事情消失,只會越來越不知所措。女主角一開始沒有那些信的幫忙,根本無從宣洩自己的感覺,也沒有辦法整理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,但是在每封信的指引下,就像順稿一樣,把每段劇情都再溫習了一遍,慢慢的接受人已經離開的事實。

我啊,有時候路邊一個場景,會讓我突然想到過去的一件事情,回家以後,我會默默的把它回憶幾遍,把細節都叫回來,悶一下或是哭一下,後來再遇到同樣的場景,感受就不會再相同了。爸爸過世以後,有陣子我們其實都會躲避某些地點,可是現在,也可以一個人坐在攤子上好好的品嘗一碗過去曾經吃過的牛肉麵,感覺到溫暖。

不過接受與否不管曾經多麼的美麗,就把它變成特別精彩的一章吧!

p.s 要翻頁嘍!


p.s 我一直都覺得,書寫是整理心情的好方法,開心的事當然一定要跟大家分享;不開心的事也有記述的必要,目的並不在於說愁,而在於轉化。每一次的表達,都可以讓我去反省,而我覺得這些反省其實是有普遍的意義的,而不侷限在個別的感傷中,所以我才會寫,甚至是寫在公開的blog上。雖然我好像會反覆的說某些東西,但它們就是我的想法,就是要我要表達的東西。人生每個時期的故事,可以說是一個章節,而我們每個時期的文字,又何嘗不能說是一本書呢?因為記錄才可以回顧,可以想一些即時回憶不會想到的東西,才會有翻頁再繼續寫的可能,並確保下一章的質。每次見到把人生比擬成書的說法,我都很有共鳴,我骨子裡相信文字還是體會生命最好的辦法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