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在整理日文筆記的時候,把句型一個一個寫好,然後把背過的一些動詞跟單字用在句型裡。這樣練習幾次,句型跟動詞變化都記住了。
上禮拜上課時,有同學不會念四月、七月與九月的日文,老師問了每個人,最後叫我講。被點到的時候我腦袋一片空白,攤了手說「我不會。」沒什麼耐心的老師說「那妳把一到十數一遍。」我數完以後,還是沒什麼概念,而且我漏了九,我一直把九跟十搞混。老師接著問我,四有幾種用法?「我不記得了。」可是她沒有要接下一個的意思,就這樣,四、七、九月跟老師折磨了我一下,最後我居然也擠出了那三個月份的念法,怎麼記起來的?真是天知道啊,好神奇。
大三的時我修了學校的日文,因為那時我很喜歡看日劇,可是修完上半以後我卻迷上了韓劇了,下學期時又修了一堂練習拍紀錄片的課,每個禮拜要跑田野看讀本,我總是唉唉叫說修這門課好操喔,這個理由cover了我那年所有的懶散。現在說起來有點丟臉,因為知道用一門課搪塞事情是很無恥的。
大三的日文課,從形容詞以後於我便是一團漿糊,五段動詞還有上下什麼的,完全搞不清楚在幹嘛,下學期結束以後我很勉強的及格了,但我知道是面惡心善的老師放了水。之後,我偶爾也想過,該不該拿出來複習,但是看到動詞就卡住了,課本一直收著,沒有再打開了。
前一陣子,我突然覺得,實在該趁這段還在念書的時間,去學一些東西,而當時因為同學一句「妳說日文很好聽。」轉身又看到大家的日本語躺在書櫃裡,有股衝動是「那就去學日文吧!」另外也是覺得,日文是我敢說,而且喜歡說的語言,學語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用它來溝通啊,我這樣覺得。所以去了朋友推薦的日文班上課。
第一堂課的時候,同學都已經對動詞非常熟悉,我拼命的記下老師說的每個用法與說明,希望可以趕上大家的進度。老師說的非常的清楚,基本規則了解以後,我回家自己念了幾遍,也就弄懂了,後來上課都跟上了進度,覺得蠻開心的。
有趣的是,我帶的是大三修課買的書,現在,每當進入新的一課,我都可以看到自己密密麻麻的筆記,而為什麼當年我那麼困惑呢?用我現在學到的日文去看那些筆記,才勉強拼湊出那些筆記的真相:因為聽不懂,而記下老師說的任何東西與板書,但是沒有加上自己的說明,有記等於沒有記。搞清楚這些字的來源,我突然充滿感謝,也覺得,我真的好幸運喔,曾經對我來說是跨不過的動詞運用這個關卡,如今對我來說都不再困難。
開心固然開心,卻也有點心疼錢的事啊,偶爾靠夭一下當時怎麼不好好在學校學好日文呢?但是,我也知道,因為當時的我就是不在意啊,而現在的我在意了,時光無法倒回,我們也是一直在轉變著,不同的感觸與不同時空的排列組合可以這麼的多,但也全無必要。只要我現在再次的學,可以把它學好也就很好了啊。
剛剛去找老師,他說下學期上課要拍影像,我說新的DV借我用用看吧。他說,原來妳也會啊,我小小聲的說,我以前修過一門拍片的課。我有了日文,也有了拍片的東西。好像沒有浪費過什麼時間的感覺,等一下還要跟以前一起拍片的同學去吃麻辣鍋耶,COOL!
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
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
哪裡來這麼多話可以講
昨天中午跟高中朋友吃飯,一年沒見的大家拼命的聊天,從工作講到星座講到紫微斗數,最後是生涯規劃,從12:00到17:30,途中還有八卦拷問時間。話別以後,我又去了另外一攤,是以前的書店同事。從18:00開始,不斷說話不斷地說話,九點的時候我問「你們還不想走啊?」我真的累到了,呼。
我從小時候就好喜歡講話,每天放學回家,我就搬張椅子,坐在廚房裡跟媽媽講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,媽媽總是會很有耐心的聽,報以笑聲或是回話。爸爸下班回來,也必須一直聽我講話,他最常說的就是「吳小竹,妳講話怎麼都沒有逗點啊,妳講不完啊!」
後來我大了,在家裡的時間少了,但只要逮到機會,都會跟在媽媽身邊一直講。媽媽搬出去以後有一陣子我很不習慣,每天回到家裡,都沒有人聽我說話,後來我找到一個說話的方法,就是打字,我會上bbs,會寫日記。變得比較安靜,以為自己改變了。
最近因為訪談,常常要跟不熟的人找話講,我才發現,其實我還是那個很聒噪的人嘛,會連珠炮罵個不停,碎碎唸可以很久都不會停,還會一直拷問人家的事情。有些東西它一直都在那裡,只是也許年久失修,而有快要失控的傾向。
一開始我拼命的想要去知道,我可以聒噪到什麼程度,但是說真的,一邊說話的時候,一邊會很想念安靜的我,有些事情還是想在一個人在家的時候,默默的整理,有時默默的打成文字留下來,或是睡過一覺就算了。
對別人的八卦當然會好奇,但是聽過以後消化成自己的人生體會,不免都有一種人世如寄的感覺。問的越多,越感覺自己變得好厚重;越是想要豁達的面對八卦以外的人生,就越是覺得也沒什麼認真的必要了。在說話與聆聽的時候,覺得有點無力。
講話也會疲倦嗎?其實不是因為講話吧,是因為,一直想要去試探自己是很累的事情。
把話說出來,用再精確的語彙描繪出來,卻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的話;一直拼命的問,拼命的想要知道新的事情,但知道以後並不會有獵奇心的滿足,只覺得人生無奈又多一樁。
我只是部份的懷念,以前坐在小板凳的自己而已。朋友還是一直要見,話還是要一直說,但是說到一個期限後,我超想回家,安安靜靜的看個電視刷個廁所什麼的。等我妹回來的時候,我想開口,但是說了一句以後,「我真的累了。」就道了晚安關燈睡覺。
我從小時候就好喜歡講話,每天放學回家,我就搬張椅子,坐在廚房裡跟媽媽講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,媽媽總是會很有耐心的聽,報以笑聲或是回話。爸爸下班回來,也必須一直聽我講話,他最常說的就是「吳小竹,妳講話怎麼都沒有逗點啊,妳講不完啊!」
後來我大了,在家裡的時間少了,但只要逮到機會,都會跟在媽媽身邊一直講。媽媽搬出去以後有一陣子我很不習慣,每天回到家裡,都沒有人聽我說話,後來我找到一個說話的方法,就是打字,我會上bbs,會寫日記。變得比較安靜,以為自己改變了。
最近因為訪談,常常要跟不熟的人找話講,我才發現,其實我還是那個很聒噪的人嘛,會連珠炮罵個不停,碎碎唸可以很久都不會停,還會一直拷問人家的事情。有些東西它一直都在那裡,只是也許年久失修,而有快要失控的傾向。
一開始我拼命的想要去知道,我可以聒噪到什麼程度,但是說真的,一邊說話的時候,一邊會很想念安靜的我,有些事情還是想在一個人在家的時候,默默的整理,有時默默的打成文字留下來,或是睡過一覺就算了。
對別人的八卦當然會好奇,但是聽過以後消化成自己的人生體會,不免都有一種人世如寄的感覺。問的越多,越感覺自己變得好厚重;越是想要豁達的面對八卦以外的人生,就越是覺得也沒什麼認真的必要了。在說話與聆聽的時候,覺得有點無力。
講話也會疲倦嗎?其實不是因為講話吧,是因為,一直想要去試探自己是很累的事情。
把話說出來,用再精確的語彙描繪出來,卻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的話;一直拼命的問,拼命的想要知道新的事情,但知道以後並不會有獵奇心的滿足,只覺得人生無奈又多一樁。
我只是部份的懷念,以前坐在小板凳的自己而已。朋友還是一直要見,話還是要一直說,但是說到一個期限後,我超想回家,安安靜靜的看個電視刷個廁所什麼的。等我妹回來的時候,我想開口,但是說了一句以後,「我真的累了。」就道了晚安關燈睡覺。
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
From 20 to 30
我就快要26歲了!
聽人家說,25歲以後很快就是30了,這段日子我常常會以「30歲的時候,想做個什麼樣的人?」這句話問自己。而且也漸漸的把現在的生活,當成一種準備,希望可以讓我在30歲時,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最近我比較常心懷感謝,而不會有一大堆鳥氣或是氣自己做不好,也許是事情在摸索過後漸漸上了軌道,也許是我整個態度都不一樣了。以前我比較會想,大家都說這樣好,那我也要這樣做,不過,自己的能力或是性向,如果與大家贊許的那種風格不相襯,我很容易因此而斷定自己沒用,而變得沮喪。
現在,不知怎麼的常把「這就是我」擺在嘴巴,很多事都理直氣壯起來,雖然有時依舊會自我懷疑,但是卻能比較豁達的去想它們。過了就過了,不要再去挑揀當時自己的缺失。
理直氣壯有時會變成太過自我,嗯,真的會,要去練習,但我還是慶幸我不是妄自菲薄,而是走自滿的那一端,我已經夠悲觀了,再不練習肯定自己,真的就安於嫌棄自己的現狀,看著許多有趣的機會從眼前經過。
然後,要去練習,把事情都看成好的,快樂固然是很棒,痛苦更是一種鍛鍊,可以讓人更懂得去欣賞、找到快樂。
其實,20到30歲的這段日子,應該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多采多姿,也是是最多可能的一段時間,往後我們有一大把日子,要用這段時間學習的東西去經營,往後我們有一大堆瑣事,唯有靠著這段日子的種種樂趣,來使自己甘願,而且努力。
寫了一大堆類似心靈成長的話。
我一直很遺憾,在我20出頭的那段日子裡,總是被許多無謂的原則綑綁住,而錯失了許多美麗的風景,而到了今天突然想通了,也許因為有「要老了要老了!」,往往才能讓我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吧!好險是我在26歲的前夕,突然想著,我一定要讓自己更好,我好希望30歲的我,是沒有什麼遺憾,真的是帶著許多20到30歲累積的好東西,很開心的過日子。
所以在這段時間的煩惱,不要讓它困擾我太久;這段時間的快樂,要好好收藏。
聽人家說,25歲以後很快就是30了,這段日子我常常會以「30歲的時候,想做個什麼樣的人?」這句話問自己。而且也漸漸的把現在的生活,當成一種準備,希望可以讓我在30歲時,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最近我比較常心懷感謝,而不會有一大堆鳥氣或是氣自己做不好,也許是事情在摸索過後漸漸上了軌道,也許是我整個態度都不一樣了。以前我比較會想,大家都說這樣好,那我也要這樣做,不過,自己的能力或是性向,如果與大家贊許的那種風格不相襯,我很容易因此而斷定自己沒用,而變得沮喪。
現在,不知怎麼的常把「這就是我」擺在嘴巴,很多事都理直氣壯起來,雖然有時依舊會自我懷疑,但是卻能比較豁達的去想它們。過了就過了,不要再去挑揀當時自己的缺失。
理直氣壯有時會變成太過自我,嗯,真的會,要去練習,但我還是慶幸我不是妄自菲薄,而是走自滿的那一端,我已經夠悲觀了,再不練習肯定自己,真的就安於嫌棄自己的現狀,看著許多有趣的機會從眼前經過。
然後,要去練習,把事情都看成好的,快樂固然是很棒,痛苦更是一種鍛鍊,可以讓人更懂得去欣賞、找到快樂。
其實,20到30歲的這段日子,應該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多采多姿,也是是最多可能的一段時間,往後我們有一大把日子,要用這段時間學習的東西去經營,往後我們有一大堆瑣事,唯有靠著這段日子的種種樂趣,來使自己甘願,而且努力。
寫了一大堆類似心靈成長的話。
我一直很遺憾,在我20出頭的那段日子裡,總是被許多無謂的原則綑綁住,而錯失了許多美麗的風景,而到了今天突然想通了,也許因為有「要老了要老了!」,往往才能讓我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吧!好險是我在26歲的前夕,突然想著,我一定要讓自己更好,我好希望30歲的我,是沒有什麼遺憾,真的是帶著許多20到30歲累積的好東西,很開心的過日子。
所以在這段時間的煩惱,不要讓它困擾我太久;這段時間的快樂,要好好收藏。
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
我們很適合,只是...
有一個晚上,我夢到一個朋友打給我,起床以後看到他的未接來電顯示,覺得很神奇。
後來我問他那天怎麼那麼晚才打給我,他說那時他就要崩潰了,想跟我求救,因為感情不順。我跟他說了夢的事情,我開玩笑說我可以去做靈媒喔。結果他只是回了我一句:「其實我們很適合,可惜沒有互相喜歡。」聽了這句話,我遲疑了一陣子,說了真心話:「可是...我不喜歡你這麼囉嗦又情緒化的人。」他乾笑了兩聲,辯解說他並不是這樣的,如果對方能給他安全感他才不會這麼愛崩潰。還說他一點都不囉嗦啊,更不情緒化。
我沒有再跟他爭辯下去。不是因為我贊同他,只是我知道並不是在跟我講話,他這些話其實是想講給那個,讓他既囉嗦又情緒化的女生聽。
「其實我們很適合,可惜沒有互相喜歡。」在我耳朵裡,不是他個人的一種抒發,而是一種普同的應對,當我們在感情上遇到挫折的時候,也許都會對身邊打氣的異性(或是同性,就是會有情愛可能的那一個),對他們說:「為什麼我不是喜歡你呢?」
當我們找一個不相干的人來證明自己是有選擇的,其實我們正是在說,自己別無選擇。
一通電話與一個夢,他會覺得是我們適合的例證;我則是認為,我有通靈的潛能。我想我是打從心底不太相信,我們可以揣測自己與某些人有默契,而讓自己活在柔軟的空氣裡。默契與其這樣意會不言傳的流動,我反倒相信那個讓他抓狂的女生,也許才能真正適合他。因為他桀驁不馴就是欠修理。
我心裡還是忍不住murmur了一下:我真的不覺得我們很適合啊,你就真的是一個囉嗦又情緒化的人咩。我會通靈才是這通電話的重點。
後來我問他那天怎麼那麼晚才打給我,他說那時他就要崩潰了,想跟我求救,因為感情不順。我跟他說了夢的事情,我開玩笑說我可以去做靈媒喔。結果他只是回了我一句:「其實我們很適合,可惜沒有互相喜歡。」聽了這句話,我遲疑了一陣子,說了真心話:「可是...我不喜歡你這麼囉嗦又情緒化的人。」他乾笑了兩聲,辯解說他並不是這樣的,如果對方能給他安全感他才不會這麼愛崩潰。還說他一點都不囉嗦啊,更不情緒化。
我沒有再跟他爭辯下去。不是因為我贊同他,只是我知道並不是在跟我講話,他這些話其實是想講給那個,讓他既囉嗦又情緒化的女生聽。
「其實我們很適合,可惜沒有互相喜歡。」在我耳朵裡,不是他個人的一種抒發,而是一種普同的應對,當我們在感情上遇到挫折的時候,也許都會對身邊打氣的異性(或是同性,就是會有情愛可能的那一個),對他們說:「為什麼我不是喜歡你呢?」
當我們找一個不相干的人來證明自己是有選擇的,其實我們正是在說,自己別無選擇。
一通電話與一個夢,他會覺得是我們適合的例證;我則是認為,我有通靈的潛能。我想我是打從心底不太相信,我們可以揣測自己與某些人有默契,而讓自己活在柔軟的空氣裡。默契與其這樣意會不言傳的流動,我反倒相信那個讓他抓狂的女生,也許才能真正適合他。因為他桀驁不馴就是欠修理。
我心裡還是忍不住murmur了一下:我真的不覺得我們很適合啊,你就真的是一個囉嗦又情緒化的人咩。我會通靈才是這通電話的重點。
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
一個很衰的人
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大衰人。
以星期六去上日文課為例,星期四我中暑了,星期五在家躺了一天,星期六還有點不舒服,中午沒有胃口,沒吃飯就去上日文,好死不死又坐在風口下。好不容易下課了,我急著往酷暑裡跑,結果外頭下起傾盆大雨,走去車站的路上我全身幾乎濕透了,一邊發抖,一邊想著我完了我完了。
我要冷死了。
我需要件新的衣服。
然後我就冒著雨去了服飾店,在裡面窩了一下,買了新的衣服穿上,覺得很暖。
本來是很衰的一天,但是我心情好多了。
我很容易說自己衰,因為我既神經質又悲觀,但我也很容易開心起來,不是因為我也樂觀,而是因為我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麼慘。我只是很習慣唱衰自己,然後買東西安慰自己。唱衰只是想讓之後的放縱師出有名而已,哇哈哈哈哈哈。
以星期六去上日文課為例,星期四我中暑了,星期五在家躺了一天,星期六還有點不舒服,中午沒有胃口,沒吃飯就去上日文,好死不死又坐在風口下。好不容易下課了,我急著往酷暑裡跑,結果外頭下起傾盆大雨,走去車站的路上我全身幾乎濕透了,一邊發抖,一邊想著我完了我完了。
我要冷死了。
我需要件新的衣服。
然後我就冒著雨去了服飾店,在裡面窩了一下,買了新的衣服穿上,覺得很暖。
本來是很衰的一天,但是我心情好多了。
我很容易說自己衰,因為我既神經質又悲觀,但我也很容易開心起來,不是因為我也樂觀,而是因為我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麼慘。我只是很習慣唱衰自己,然後買東西安慰自己。唱衰只是想讓之後的放縱師出有名而已,哇哈哈哈哈哈。
從一個書套我們看到
我一直都喜歡背個大包包,把所有東西都往裡面丟,需要的時候伸手進去撈。
最近才發現自己收納習慣原來很隨便啊,我還一直以自己的隨性心喜。
為什麼我會發現呢?因為,我現在都有帶化妝品在身上,而不止一次,發生化妝品溢出的慘劇,我漸漸發現,為什麼我的東西就算擺在包包裡,還是會弄髒呢?原因之一應該就是包包太大,而且形狀不固定,東西在裡面東倒西歪,很容易撞到或是盧到,所以即使很新的書啊,筆記本什麼的,角角都凹到,也都弄的髒髒的。
現在我養成習慣,盡量把每個東西裝在小袋子裡。mp3裝、手機也裝,舉凡能收的東西我都努力了,但是書就維持現狀,反正書況不佳也別有一番風味。直到上禮拜六。
上禮拜我從日文班出來,走進滂沱大雨中,晚上有事,所以直到隔天才打開包包想要整理筆記,結果我的筆記都報銷了,可惡,新買的日文檢定簡章,好像是被碾過一樣慘不忍睹,更別說我的記事本了,這本記事本跟了我一年,在我包包裡滾來滾去,早已經殘敗不堪,可憐她命不好,吃苦耐勞還被我這樣欺負。
剛剛我去買了一本新的記事本,日期寫好要丟進包包裡的當下,想起了什麼。把它收進紙袋裡,今天晚上我要去買個書套,把它套起來。
以往,拿出我凹陷磨損的物事,都會有得意的感覺,現在反而很在意一點點的碰撞,我已經到了小心翼翼的年紀了。
最近才發現自己收納習慣原來很隨便啊,我還一直以自己的隨性心喜。
為什麼我會發現呢?因為,我現在都有帶化妝品在身上,而不止一次,發生化妝品溢出的慘劇,我漸漸發現,為什麼我的東西就算擺在包包裡,還是會弄髒呢?原因之一應該就是包包太大,而且形狀不固定,東西在裡面東倒西歪,很容易撞到或是盧到,所以即使很新的書啊,筆記本什麼的,角角都凹到,也都弄的髒髒的。
現在我養成習慣,盡量把每個東西裝在小袋子裡。mp3裝、手機也裝,舉凡能收的東西我都努力了,但是書就維持現狀,反正書況不佳也別有一番風味。直到上禮拜六。
上禮拜我從日文班出來,走進滂沱大雨中,晚上有事,所以直到隔天才打開包包想要整理筆記,結果我的筆記都報銷了,可惡,新買的日文檢定簡章,好像是被碾過一樣慘不忍睹,更別說我的記事本了,這本記事本跟了我一年,在我包包裡滾來滾去,早已經殘敗不堪,可憐她命不好,吃苦耐勞還被我這樣欺負。
剛剛我去買了一本新的記事本,日期寫好要丟進包包裡的當下,想起了什麼。把它收進紙袋裡,今天晚上我要去買個書套,把它套起來。
以往,拿出我凹陷磨損的物事,都會有得意的感覺,現在反而很在意一點點的碰撞,我已經到了小心翼翼的年紀了。
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
結尾的時候
以前同學或是家人會跟我說「妳好愛說教喔。」令人驚訝的是我聽了,通常都不會辯解,而會繼續說教。呼,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很可怕,因為現在的我最害怕的是囉嗦的人。而我居然曾經是,而且搞不好現在還是。
我應該還是有說教的精神在。雖然口頭比較知道要閉嘴。可是我只要寫作文,後面一段都還是要叨念一下,無論前面是什麼故事,最後一段都要來一下。
去年暑假我去上英文寫作班,老師讓我們寫一個The memorable event in my life,初寫加修改,寫了好幾遍,我一邊寫一邊哭,畢竟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一個故事。是一個與衝突有關的事,情節本身沒有問題,只是文法與單字需要修改,之前幾次我都只寫出故事,但是到老師快要給我打個勾勾,意即不需要修改時,我加了一段,又是,在說教,只是我比較懂得要隱晦一點。
老師告訴我“This will not be so powerful. ”她其實是指情節的一貫性,建議我應該要讓衝突延伸,而不是把它打住。這是指我寫的東西,但我同時也發現,我自己的生活就好比這種文章,想要哭,都要硬生生收住,來講一些屁道理。有時也許是,惡狠狠的嘲笑別人後突然打住,譴責一起說笑的人跟我自己「我們真的很不厚道。」無論是大哭或大笑,都沒有盡情,這些故事變成陳腐的梗,我也變得很不清新啊。
但我還是忍不住在寫作文的時候飛來最後這一段,是後來老師實在時常耳提面命的說:coherence!我才慢慢把這樣的寫作習慣改過來,只是,每次看到老師打了勾的文章,都覺得它少了一點什麼,一點說教,一點我的精髓啊。看到人家的文章,諷刺口吻沒有收尾,我都會覺得卡卡的,覺得怎麼這麼殘忍啊。也許他筆下的人物只是虛擬,但虛擬人也需要自尊啊。
虛擬人與我,都需要「自尊」,我們讓別人,或是自己幫自己收尾。收拾了眼淚與爆笑,以期可以寫出和諧的結論,覺得這樣顧全了自己的面子。我們哭完趕快擦眼淚,深怕給人家看到;笑了趕快打住,覺得這樣太不禮貌了。也許我們再繼續哭下去、笑下去,會快樂的多。自尊與自戀相伴,我們想讓人看到很好的我們,似乎不被世事所牽動。只是有時我會忍不住問自己:妳其實,ㄍㄧㄥ的很難受吧?
我應該還是有說教的精神在。雖然口頭比較知道要閉嘴。可是我只要寫作文,後面一段都還是要叨念一下,無論前面是什麼故事,最後一段都要來一下。
去年暑假我去上英文寫作班,老師讓我們寫一個The memorable event in my life,初寫加修改,寫了好幾遍,我一邊寫一邊哭,畢竟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一個故事。是一個與衝突有關的事,情節本身沒有問題,只是文法與單字需要修改,之前幾次我都只寫出故事,但是到老師快要給我打個勾勾,意即不需要修改時,我加了一段,又是,在說教,只是我比較懂得要隱晦一點。
老師告訴我“This will not be so powerful. ”她其實是指情節的一貫性,建議我應該要讓衝突延伸,而不是把它打住。這是指我寫的東西,但我同時也發現,我自己的生活就好比這種文章,想要哭,都要硬生生收住,來講一些屁道理。有時也許是,惡狠狠的嘲笑別人後突然打住,譴責一起說笑的人跟我自己「我們真的很不厚道。」無論是大哭或大笑,都沒有盡情,這些故事變成陳腐的梗,我也變得很不清新啊。
但我還是忍不住在寫作文的時候飛來最後這一段,是後來老師實在時常耳提面命的說:coherence!我才慢慢把這樣的寫作習慣改過來,只是,每次看到老師打了勾的文章,都覺得它少了一點什麼,一點說教,一點我的精髓啊。看到人家的文章,諷刺口吻沒有收尾,我都會覺得卡卡的,覺得怎麼這麼殘忍啊。也許他筆下的人物只是虛擬,但虛擬人也需要自尊啊。
虛擬人與我,都需要「自尊」,我們讓別人,或是自己幫自己收尾。收拾了眼淚與爆笑,以期可以寫出和諧的結論,覺得這樣顧全了自己的面子。我們哭完趕快擦眼淚,深怕給人家看到;笑了趕快打住,覺得這樣太不禮貌了。也許我們再繼續哭下去、笑下去,會快樂的多。自尊與自戀相伴,我們想讓人看到很好的我們,似乎不被世事所牽動。只是有時我會忍不住問自己:妳其實,ㄍㄧㄥ的很難受吧?
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
我不知道
每個月有一個禮拜一晚上,我會去看張醫生。
一開始是因為別的醫生都要等很久,所以找張醫生拿藥,他是一位新進醫生,只大我幾歲。很適合做精神科醫生,他是一個很穩重的人,讓人想,也敢跟他說話。比起以前那些循循善誘的,或是嚴厲型的長者類型,我比較喜歡給他看診。
給他看診可以說實話,而我最常說的實話就是「我不知道。」一點也沒有閃避的意思,很多時候我就是不知道,你問我現在壓力不大,怎麼睡不著?我不知道。你叫我努力回想,有什麼影響睡眠的事情,我不知道啊,也就是從這些就醫經驗裡,我體會到「我不知道」其實不是一句敷衍的話,如果有人說「我不知道」,如果是私事,我太常聽到人家問他「你自己的事怎麼會不知道?」如果是公事、課業,得到的回應就會是「去查!」、「去問別人。」但有時候,事實真的就是我不知道啊,而這個「我不知道」也不是可以從其它人那裡找到答案的。
每次我認真的說「我不知道」,聽到人家回說「妳怎麼會不知道」我就覺得很悶,難道我都不能有不知道的時候嗎?真是莫名奇妙,什麼事情都會有答案?我才不相信。張醫生聽到我說不知道,不太有氣餒的表情,只是繼續的問我相關的事情,試圖從我零碎的答案拼湊出一點什麼,其實拼不出來也無所謂啦,真的。
昨天講一個事情,醫生說我會不會下次不掛他的診?我一臉認真的說,我不會。
「因為我可以跟你講我真正想要講的話。」
唉,雖然那句話是,我不知道。
一開始是因為別的醫生都要等很久,所以找張醫生拿藥,他是一位新進醫生,只大我幾歲。很適合做精神科醫生,他是一個很穩重的人,讓人想,也敢跟他說話。比起以前那些循循善誘的,或是嚴厲型的長者類型,我比較喜歡給他看診。
給他看診可以說實話,而我最常說的實話就是「我不知道。」一點也沒有閃避的意思,很多時候我就是不知道,你問我現在壓力不大,怎麼睡不著?我不知道。你叫我努力回想,有什麼影響睡眠的事情,我不知道啊,也就是從這些就醫經驗裡,我體會到「我不知道」其實不是一句敷衍的話,如果有人說「我不知道」,如果是私事,我太常聽到人家問他「你自己的事怎麼會不知道?」如果是公事、課業,得到的回應就會是「去查!」、「去問別人。」但有時候,事實真的就是我不知道啊,而這個「我不知道」也不是可以從其它人那裡找到答案的。
每次我認真的說「我不知道」,聽到人家回說「妳怎麼會不知道」我就覺得很悶,難道我都不能有不知道的時候嗎?真是莫名奇妙,什麼事情都會有答案?我才不相信。張醫生聽到我說不知道,不太有氣餒的表情,只是繼續的問我相關的事情,試圖從我零碎的答案拼湊出一點什麼,其實拼不出來也無所謂啦,真的。
昨天講一個事情,醫生說我會不會下次不掛他的診?我一臉認真的說,我不會。
「因為我可以跟你講我真正想要講的話。」
唉,雖然那句話是,我不知道。
沒有說出口的話
前幾天有一個朋友說她心情不好,不是因為人家不喜歡她,而是因為她覺得兩人之間是有什麼的。不問清楚,她感覺很不痛快。
我非常直接的說,妳對他那麼友善,對方要是對你有意的話,早就會採取行動了,根本不會讓妳在這裡猜他的心,煎熬個不停。而如果真的在乎你還搞得這樣撲朔迷離的,也沒有什麼維繫的必要了。直到現在,我始終覺得感情中最可貴的,最值得追求的,是一種默契,知道對方在想什麼,也確定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。而猜心的動作,往往都是出自於不確定,但是越猜,你會給自己太多發揮的空間,最後哪些是真的,哪些又是你渲染的,往往分不清楚。
猜心好累,也好笨喔,就如我剛剛所說的,真的在意你就會對你說,沒對你說出口的,無論背後是什麼樣的原因,都是對方的選擇。到此為止了喔,你不要再想解釋他的選擇。
最近訪問中有一個很深刻的感觸,就是在對方說出口之前,什麼揣測都是多餘的。訪談前,我們曾經就我們認為每位公民的特質做過討論,並想在訪談中進一步確認,只是,訪談過後發現我們覺得他們會care的東西,或是我們覺得他們會這樣想的方向,跟他們口中說出來的,天差地遠。起初我會想,是有苦衷嗎?是不想講嗎?但是後來覺得自己真是太無聊,人家在想什麼他不會講嗎?他要講他就會講,他不講,你又何必為他想?就算他真的有難言之隱,那人家就只想讓你知道這些,你又要挖什麼?
我們啊,實在要改掉猜心的習慣,也許我們會認為,表面與真實還有一段距離,但是那段距離的有無,它的長短卻與我們無關,我們必須要相信他說的,就是他想的,因為我們也只能這樣做
提醒很愛猜心的朋友們:stop it!
說出口的就是真的,你要這樣相信著。
我非常直接的說,妳對他那麼友善,對方要是對你有意的話,早就會採取行動了,根本不會讓妳在這裡猜他的心,煎熬個不停。而如果真的在乎你還搞得這樣撲朔迷離的,也沒有什麼維繫的必要了。直到現在,我始終覺得感情中最可貴的,最值得追求的,是一種默契,知道對方在想什麼,也確定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。而猜心的動作,往往都是出自於不確定,但是越猜,你會給自己太多發揮的空間,最後哪些是真的,哪些又是你渲染的,往往分不清楚。
猜心好累,也好笨喔,就如我剛剛所說的,真的在意你就會對你說,沒對你說出口的,無論背後是什麼樣的原因,都是對方的選擇。到此為止了喔,你不要再想解釋他的選擇。
最近訪問中有一個很深刻的感觸,就是在對方說出口之前,什麼揣測都是多餘的。訪談前,我們曾經就我們認為每位公民的特質做過討論,並想在訪談中進一步確認,只是,訪談過後發現我們覺得他們會care的東西,或是我們覺得他們會這樣想的方向,跟他們口中說出來的,天差地遠。起初我會想,是有苦衷嗎?是不想講嗎?但是後來覺得自己真是太無聊,人家在想什麼他不會講嗎?他要講他就會講,他不講,你又何必為他想?就算他真的有難言之隱,那人家就只想讓你知道這些,你又要挖什麼?
我們啊,實在要改掉猜心的習慣,也許我們會認為,表面與真實還有一段距離,但是那段距離的有無,它的長短卻與我們無關,我們必須要相信他說的,就是他想的,因為我們也只能這樣做
提醒很愛猜心的朋友們:stop it!
說出口的就是真的,你要這樣相信著。
移動的工具
去景美女中念書的第一年,我是搭公車上學。
去的時候,大概六點半出門,坐一班車到公館,六點五十分的時候,等到另外一班去景美的車。路上常常坐滿了黃色制服的同校學生,站著的把書包遞給坐著的,坐著的,頭東倒西歪睡成一團。雖然我總是睡得很飽的出門,但是那段車程我常是跟著搖頭晃腦,車程太長,而且又被切成兩段,搖啊搖的,我沒有心情背單字。
回家的時候,我就不搭兩段車了,我會走到離校門比較遠的地方,去坐一個小時才一班的209,有時候會等很久,而坐上了車也是很久很久才會到家,我常是天亮時上車,不知不覺睡著了,醒來已經天黑,但是離家還有一段距離。
我很不喜歡坐長途車,你音樂聽到耳朵痛,書看到懶得看,最後就只有看著窗外發呆,超無聊。
所以,後來當我發現坐捷運可以到,雖然走到捷運站的路很長,我甘之如飴,到站以後轉搭接駁公車,司機飆一下就到了,而且時間越早,他飆得越快,後來我都搭6:05的第一班車,到學校是六點半,在捷運上我很有效率的背一回單字,回家的時候,在捷運上把同一回單字再念一遍。時間很短反而很珍貴,覺得濃縮的東西比較優良。
長途車程還有一點我不喜歡,就是它實在耗時太久,我會想家。每當天黑了,塞在車陣裡,我總是會很害怕,覺得自己像是迷路一樣,天都黑了啊,我要回家。
最近去做訪問,因為速度,我迷上高鐵了,它實在解決了我一直以來搭車的心魔啊,而我在高鐵上,即便時間再短,我都可以看書看的很過癮,所以每次要出門前,我都會去二手書店買兩本書,在去程與回程上看。而且,我知道它可以讓我快速回家,有一天晚上,已經十點多了,我還在台中,當時卻一點也沒有不安的感覺,知道一去到新烏日站,高鐵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到台北了。
這種移動的便捷,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的進步,但同時,我也必須要有相應的消費能力,才負擔的起把臺中、高雄當成是隔壁區的便利。要是我無法使用公費,也許全部的訪問對我還說都是折磨,因為我必須在客運還有火車上煎熬著。快速移動只是部份人的權力,這部份人是經濟條件好的一群,還有,在開發較多的地區的一群。但我同時覺得,這種便利,負擔的起的人會感到有掌控權:只要地圖與金錢,就可以去任何地方,但是,往往也會帶來無能,像是我。無能可以是認路找路的無能,尤其是開口求助的障礙。
昨天我去了南投,我在台中搭客運過去,因為沒有確切地圖,我一直搞不清楚狀況,一直去煩櫃台小姐,揮霍盡了她的耐心後,我走到站牌下,想說那就賞我一個痛快吧,無論如何坐下去就對了。帶著訪談對象給我的一些指引,我一路一直很小心的看著窗外,雖然有疑問但也不敢問司機,但是這班客運沒有定點停車,要下車的人自己走到前面跟司機說地點。
我很幸運的用眼睛找到路,嘴巴就省下來。只是下了車以後覺得,有錢坐高鐵的興奮去的差不多了,因為那只是給我這樣的生活白癡繼續安逸的屏障而已。說穿了不過就是有錢,才可以移動,但是我卻沒有體會到不同的移動方式,但那往往也是具有意義的。
我還記得去日本玩回來,我跟老師說,我去體驗了一次東京。說的時候我有點心虛,因為沒什麼特別的體驗,在那裡,有錢,有地鐵地圖就可以通行無阻,那固然也是旅行,但是說是體驗,不如說是消費,而沒有深刻體會異國的種種。
我突然想起以前還坐好久的公車上下學的日子,沒有什麼效率,沒有什麼樂趣,只是把經過的路還有店家,不知不覺記起來了。不背單字的路上,也認識了許多地方,日後心血來潮時,下車去買那家我看了很久的巧克力泡芙。我曾經在士林念過兩個月的書,每天都坐很久的公車,經過士林夜市。休學以後我再回去,都還記得哪裡有什麼店。
去的時候,大概六點半出門,坐一班車到公館,六點五十分的時候,等到另外一班去景美的車。路上常常坐滿了黃色制服的同校學生,站著的把書包遞給坐著的,坐著的,頭東倒西歪睡成一團。雖然我總是睡得很飽的出門,但是那段車程我常是跟著搖頭晃腦,車程太長,而且又被切成兩段,搖啊搖的,我沒有心情背單字。
回家的時候,我就不搭兩段車了,我會走到離校門比較遠的地方,去坐一個小時才一班的209,有時候會等很久,而坐上了車也是很久很久才會到家,我常是天亮時上車,不知不覺睡著了,醒來已經天黑,但是離家還有一段距離。
我很不喜歡坐長途車,你音樂聽到耳朵痛,書看到懶得看,最後就只有看著窗外發呆,超無聊。
所以,後來當我發現坐捷運可以到,雖然走到捷運站的路很長,我甘之如飴,到站以後轉搭接駁公車,司機飆一下就到了,而且時間越早,他飆得越快,後來我都搭6:05的第一班車,到學校是六點半,在捷運上我很有效率的背一回單字,回家的時候,在捷運上把同一回單字再念一遍。時間很短反而很珍貴,覺得濃縮的東西比較優良。
長途車程還有一點我不喜歡,就是它實在耗時太久,我會想家。每當天黑了,塞在車陣裡,我總是會很害怕,覺得自己像是迷路一樣,天都黑了啊,我要回家。
最近去做訪問,因為速度,我迷上高鐵了,它實在解決了我一直以來搭車的心魔啊,而我在高鐵上,即便時間再短,我都可以看書看的很過癮,所以每次要出門前,我都會去二手書店買兩本書,在去程與回程上看。而且,我知道它可以讓我快速回家,有一天晚上,已經十點多了,我還在台中,當時卻一點也沒有不安的感覺,知道一去到新烏日站,高鐵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到台北了。
這種移動的便捷,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的進步,但同時,我也必須要有相應的消費能力,才負擔的起把臺中、高雄當成是隔壁區的便利。要是我無法使用公費,也許全部的訪問對我還說都是折磨,因為我必須在客運還有火車上煎熬著。快速移動只是部份人的權力,這部份人是經濟條件好的一群,還有,在開發較多的地區的一群。但我同時覺得,這種便利,負擔的起的人會感到有掌控權:只要地圖與金錢,就可以去任何地方,但是,往往也會帶來無能,像是我。無能可以是認路找路的無能,尤其是開口求助的障礙。
昨天我去了南投,我在台中搭客運過去,因為沒有確切地圖,我一直搞不清楚狀況,一直去煩櫃台小姐,揮霍盡了她的耐心後,我走到站牌下,想說那就賞我一個痛快吧,無論如何坐下去就對了。帶著訪談對象給我的一些指引,我一路一直很小心的看著窗外,雖然有疑問但也不敢問司機,但是這班客運沒有定點停車,要下車的人自己走到前面跟司機說地點。
我很幸運的用眼睛找到路,嘴巴就省下來。只是下了車以後覺得,有錢坐高鐵的興奮去的差不多了,因為那只是給我這樣的生活白癡繼續安逸的屏障而已。說穿了不過就是有錢,才可以移動,但是我卻沒有體會到不同的移動方式,但那往往也是具有意義的。
我還記得去日本玩回來,我跟老師說,我去體驗了一次東京。說的時候我有點心虛,因為沒什麼特別的體驗,在那裡,有錢,有地鐵地圖就可以通行無阻,那固然也是旅行,但是說是體驗,不如說是消費,而沒有深刻體會異國的種種。
我突然想起以前還坐好久的公車上下學的日子,沒有什麼效率,沒有什麼樂趣,只是把經過的路還有店家,不知不覺記起來了。不背單字的路上,也認識了許多地方,日後心血來潮時,下車去買那家我看了很久的巧克力泡芙。我曾經在士林念過兩個月的書,每天都坐很久的公車,經過士林夜市。休學以後我再回去,都還記得哪裡有什麼店。
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
星座與血型
那天做完訪問後,我跟李小姐聊了一會,她問我「妳是什麼星座?」
「我是處女座的。」她點點頭,再問我「什麼血型?」
「AB型。」
「那不錯喔!妳的血型補了妳的星座。」我很好奇追問這是為什麼,她說處女座有個缺點是容易執著,但是AB型的人比較會去想辦法排解。原來是這樣子啊。我說,我本來也覺得我有點固執,可是最近看了唐立淇的一本書,她說處女座歸屬在變動宮裡,顧名思義就是會思變的一群,雖然比起同為變動宮的雙子、射手還有雙魚座,處女座還是保守了點,不過我們也是很靈活的啊,比起固定宮與基本宮。不信星座的人,有沒有覺得我中毒很深?哈哈。
其實我一直蠻信星座的,特別是處女座,我覺得它說我好多東西都好準喔,實在讓人不得不相信,也更死忠於自己的星座。不知道是因為本身是處女座,還是客觀事實上真的如此,我覺得處女座的人都好有共鳴。有一位不見的朋友是處女座的,每次寫信給我報告近況時,會說「我們所上好多處女座喔,下次介紹給妳認識。」好像處女座就應該要彼此熟悉一樣。還有一位朋友,每年生日祝福都會以這個開頭「祝同為處女座的吳大竹…」。剛認識的朋友,如果知道是處女座,兩個人不知道在high什麼,馬上就熱絡起來。而且處女座雖然大家都說龜毛,但我們彼此就是合作無間。
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有著這樣星座的自己呢?我常聽到我自己,還有其它人這樣抱頭大喊「我沒有辦法啊!」「我嚇死了…」「我不敢…」「我就不是這種人嘛。」這一堆話可以歸於「沒有自信但卻自我認定很強」,有一次我跟人家聊天時,猛說「我就是沒有辦法。」對方臉都拉下來了,好像很討厭這種執著於悲觀的人。 喔,對了,我們同樣也很悲觀。「真的嗎?我真的可以做好嗎?我怕我會搞砸。」「反正到最後都是一場空啦。」「人活著就一定會死啦。」我們真的好悲觀。而也正是因為悲觀,我們總是習慣想很多,而且幾乎都想不好的一面。
以上那些東西,有些是我自己感受的,有些是看星座解析知道的。我也分不清楚到底是我內化了星座解析,還是我們這一群處女座的特質外化了,被加以歸類,刻劃出了處女座的標準性格。
但是,我一直覺得星座這種東西是有參考價值的。舉例來說,有時我們會沾沾自喜的說「啊,處女座就是有原則啦。」但是其它,尤指負面的星座解析,常常會說處女座是頑固、食古不化,自以為節操很高。同樣一個特質,既是正面的,也有它不討喜的另外一面。這種兩面性,也許在解析裡面說出了一面,另外一面我們可舉一反三,尋求改進,那也說不定啊。其實星座分析的另外一個角色,是清楚的描繪出某些性格的型態,而人可以藉由這個型態來省視自己,才可以看得比較清楚,星座其實是有這個作用的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那些上昇、月亮、火星金星點點點的星座,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多性格型態,能想到的空間就更廣了。
不過這種作用,同樣也有消極的一面,尤其是在這個人與人不太有機會相處的社會,很奇特的,當我跟一個人不是很熟,總是想要去問他的星座,想要藉著一種刻板印象去認識他。明明是希望自己可以突破刻板印象,可是卻又以刻板印象去評斷他人。星座既是給你更了解自己的機會,但是又阻礙了你了解他人。而且,我們這端並非一直想突破刻板印象,我們反而會去悍衛或是迎合某些刻板印象,因為它們挺不錯的。
雖然我用了多少刻板印象去看待別人,但我自己還是從星座解析上獲益不少。當我跟李小姐說,我有去找星座的書來看,想說可不可以避開一些處女座的缺點,她說「那是因為妳是AB型的才會這樣,有些人根本不會去找書來看。」 就在我覺得自己有點掙脫宿命的時候,她又告訴我我還有另外一類的宿命。
除了星座,還有血型,我們到底是去解釋它們,還是被它們解釋啊?
「我是處女座的。」她點點頭,再問我「什麼血型?」
「AB型。」
「那不錯喔!妳的血型補了妳的星座。」我很好奇追問這是為什麼,她說處女座有個缺點是容易執著,但是AB型的人比較會去想辦法排解。原來是這樣子啊。我說,我本來也覺得我有點固執,可是最近看了唐立淇的一本書,她說處女座歸屬在變動宮裡,顧名思義就是會思變的一群,雖然比起同為變動宮的雙子、射手還有雙魚座,處女座還是保守了點,不過我們也是很靈活的啊,比起固定宮與基本宮。不信星座的人,有沒有覺得我中毒很深?哈哈。
其實我一直蠻信星座的,特別是處女座,我覺得它說我好多東西都好準喔,實在讓人不得不相信,也更死忠於自己的星座。不知道是因為本身是處女座,還是客觀事實上真的如此,我覺得處女座的人都好有共鳴。有一位不見的朋友是處女座的,每次寫信給我報告近況時,會說「我們所上好多處女座喔,下次介紹給妳認識。」好像處女座就應該要彼此熟悉一樣。還有一位朋友,每年生日祝福都會以這個開頭「祝同為處女座的吳大竹…」。剛認識的朋友,如果知道是處女座,兩個人不知道在high什麼,馬上就熱絡起來。而且處女座雖然大家都說龜毛,但我們彼此就是合作無間。
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有著這樣星座的自己呢?我常聽到我自己,還有其它人這樣抱頭大喊「我沒有辦法啊!」「我嚇死了…」「我不敢…」「我就不是這種人嘛。」這一堆話可以歸於「沒有自信但卻自我認定很強」,有一次我跟人家聊天時,猛說「我就是沒有辦法。」對方臉都拉下來了,好像很討厭這種執著於悲觀的人。 喔,對了,我們同樣也很悲觀。「真的嗎?我真的可以做好嗎?我怕我會搞砸。」「反正到最後都是一場空啦。」「人活著就一定會死啦。」我們真的好悲觀。而也正是因為悲觀,我們總是習慣想很多,而且幾乎都想不好的一面。
以上那些東西,有些是我自己感受的,有些是看星座解析知道的。我也分不清楚到底是我內化了星座解析,還是我們這一群處女座的特質外化了,被加以歸類,刻劃出了處女座的標準性格。
但是,我一直覺得星座這種東西是有參考價值的。舉例來說,有時我們會沾沾自喜的說「啊,處女座就是有原則啦。」但是其它,尤指負面的星座解析,常常會說處女座是頑固、食古不化,自以為節操很高。同樣一個特質,既是正面的,也有它不討喜的另外一面。這種兩面性,也許在解析裡面說出了一面,另外一面我們可舉一反三,尋求改進,那也說不定啊。其實星座分析的另外一個角色,是清楚的描繪出某些性格的型態,而人可以藉由這個型態來省視自己,才可以看得比較清楚,星座其實是有這個作用的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那些上昇、月亮、火星金星點點點的星座,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多性格型態,能想到的空間就更廣了。
不過這種作用,同樣也有消極的一面,尤其是在這個人與人不太有機會相處的社會,很奇特的,當我跟一個人不是很熟,總是想要去問他的星座,想要藉著一種刻板印象去認識他。明明是希望自己可以突破刻板印象,可是卻又以刻板印象去評斷他人。星座既是給你更了解自己的機會,但是又阻礙了你了解他人。而且,我們這端並非一直想突破刻板印象,我們反而會去悍衛或是迎合某些刻板印象,因為它們挺不錯的。
雖然我用了多少刻板印象去看待別人,但我自己還是從星座解析上獲益不少。當我跟李小姐說,我有去找星座的書來看,想說可不可以避開一些處女座的缺點,她說「那是因為妳是AB型的才會這樣,有些人根本不會去找書來看。」 就在我覺得自己有點掙脫宿命的時候,她又告訴我我還有另外一類的宿命。
除了星座,還有血型,我們到底是去解釋它們,還是被它們解釋啊?
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
李小姐訪談小記
在會議進行的幾天裡,我對李小姐印象深刻,她是一個皮膚曬的黑,體格結實而且體態俐落的人。聲音也是,在會議裡她的發言總是清楚、簡短,最後會加一句「謝謝」,結束發言。
要訪問她前我有點緊張耶,因為她給我的印象是有點兇。她走進麥當勞,我起身對她笑笑,跟她說想吃什麼請盡量點吧!她笑著說「你要出錢嗎?那,那我要吃多一點。」她笑起來很親切,她認真的端詳menu,我在旁邊微笑等著要付錢。
她叫了兩塊炸雞餐,薯條加大,我們坐定以後,她把一塊推過來「我叫多一點是想說我們可以一起吃。」我發現她一點也不兇,只是講話聲音大了點。(其實我也是這樣吼)
「他們都說我好兇。」她說開會期間,有些人會說她講話太直接太嗆「我實在也不懂啊,我只是把我想要講的話都講出來而已。」很無辜的表情。我可以理解耶其實,因為我也會這樣,說很多話時,我並不期待人家一定要贊同我,但是,我最少要把我想講的講出來。
後來,好像是聊到這次會議主題──基因改造食品,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。她突然丟出一句很飄逸的話:
「我覺得,人是很渺小的。」
「其實我們對世界,對地球,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。」
我心裡偷偷幫她把兩個不同時機的話拼在一起:
「因為人是很渺小的,所以在我可以講的時候,我就會把我想講的講出來。」
我覺得這因果關係是很強的,但是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,我為什麼會這麼想。
要訪問她前我有點緊張耶,因為她給我的印象是有點兇。她走進麥當勞,我起身對她笑笑,跟她說想吃什麼請盡量點吧!她笑著說「你要出錢嗎?那,那我要吃多一點。」她笑起來很親切,她認真的端詳menu,我在旁邊微笑等著要付錢。
她叫了兩塊炸雞餐,薯條加大,我們坐定以後,她把一塊推過來「我叫多一點是想說我們可以一起吃。」我發現她一點也不兇,只是講話聲音大了點。(其實我也是這樣吼)
「他們都說我好兇。」她說開會期間,有些人會說她講話太直接太嗆「我實在也不懂啊,我只是把我想要講的話都講出來而已。」很無辜的表情。我可以理解耶其實,因為我也會這樣,說很多話時,我並不期待人家一定要贊同我,但是,我最少要把我想講的講出來。
後來,好像是聊到這次會議主題──基因改造食品,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。她突然丟出一句很飄逸的話:
「我覺得,人是很渺小的。」
「其實我們對世界,對地球,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。」
我心裡偷偷幫她把兩個不同時機的話拼在一起:
「因為人是很渺小的,所以在我可以講的時候,我就會把我想講的講出來。」
我覺得這因果關係是很強的,但是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,我為什麼會這麼想。
出差到台中
昨天要去台中做訪談,因為隔天還有事,我選擇當天來回。
坐上了一點的高鐵,近兩點時到達高鐵台中站,不及細看,坐上了兩點鐘的市區接駁巴士。巴士上坐了幾個人,而只有後方一位先生講電話的聲音而已。他打了好多通電話,一通是跟爸爸說父親節快樂;一通則是在講我也聽不懂的股票。他聲音不大,可以點綴讓路程不那麼死氣沉沉,但也不妨礙我們安靜一下。
我跟訪談對象約好三點鐘,看了巴士路線表,算了一下時間還有下車地點,確定一切都可以準時無誤以後,我就懶懶的癱在椅子上,看著沿路的景色。坐在太陽曬來的那一邊,車上有冷氣,我就一邊曬太陽,一邊涼快。這一路是多麼的愜意啊,當我打開了mp3,居然有一首舊歌,是我前年喜愛聽的。
有些事就是這麼巧,前年夏天我在聽這首的時候,大概是我與台中關係最密切的一段時間。前年夏天我也曾經來過台中,是跟我以前工作書店的老闆,他跟即將畢業的我說,希望我到台中來幫他開一家小小的書店。每個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替我高興,唯獨我媽媽,我自己也竊喜於剛畢業就有店長的頭銜,所以一畢業,我就跟在老闆身邊學習店務。
我媽媽始終覺得我倉促下了決定,自然,當時的我是不會以「倉促」來形容,我滿心以為這是一種勇氣與理想,但後來我就懂尖酸的說,我當時的夢想也許不是指開書店,而是指假設擁有一家店,一個店長稱呼,多麼棒!就像電子情書的梅格萊恩一樣,我一直想變成那樣的甜姐兒。也或者是另外一個理由吧,我總是很希望自己的人生乾脆一點,當時的我不是很明白「打算」的重要性,而每次決定「就要這樣做!」以後,都會有克服扭捏的自己的爽快感。這是我覺得很諷刺的事:我總是想要大刀闊斧斬斷自己想太多的劣根性,但這種假乾脆的決定,卻往往讓我之後很難不想太多,因為往往走上一條錯的路。
公車到站了,我下車的地方,記得我跟老闆也曾開車經過,當時我已經因為從台北開到台中的一路上他說了太多太多話,而精神渙散了。所以我才會這麼留心於車內的聲音啊,我突然想到。可以這樣安安靜靜的坐一趟車,是在那天跟老闆下台中以後,我才懂得去珍惜。
那一次跟老闆下台中以後,我就不想要那份工作了。不久以後把書店的工作也一併辭了。覺得前程茫茫卻是無限遼闊。去作店長這件事變得好渺小。而我也開始發揮想多的本事,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,以及本人心理結構都分析了一下。結論是:好險喔。
下午三點的訪談在五點結束了,我到車站問了時刻表,買好車票後,去車站附近的商圈晃了一下,很幸運的居然讓我找到一件我去年很想買的衣服,當時一千多塊我買不下手,現在已經下殺到五百塊!非常爽快的買下去了,而拿到它的喜悅跟去年想穿的渴望是同等的。其實想太多並不是很糟的事情,那些感動與機會,如果你真的有心,總是會回過頭來找你的,這就是緣份啊,也許當時恍惚買下一千多塊的衣服,因此少了點錢,事後一直埋怨它要我太多錢,在我眼中它就不再美麗了。也許當時執意就往店長之路撂下去,如今會有太多的怨言,因為你當時沒有想太多。我們在追求的「克服自己」,其實是該練習去做一個不會後悔的決定,而不是做一個爽快俐落的決定。
六點多,我搭上了往后里的火車,到了那裡已經是六點半了。陳先生跟我說,他所在的消防隊離火車站不遠,我就在車站問了方向,步行前往。等我意識到這條路未免也太長了吧,路上都招不到車,最後我就走了公車七八站的距離。累死我了,可是我沒有來過后里耶,沿路上腳程不敢放鬆,但眼睛也沒有閒著,四處看。
我汗流浹背的來到后里消防隊,跟陳先生做訪問,但是突然警鈴大作,他要去擔任救護了。他走了以後,我詢問值班人員可否讓我參觀消防隊,接著我就在裡面繞了幾圈。陳先生還要一陣子才回來,我就去路口的小火鍋店吃晚餐。
回來不久,陳先生也回來了。訪談進行到九點,那裡的人說要用救護車載我,說那樣會火速趕到火車站,我大叫太棒了不過他們當然是騙我的。他們好心要幫我叫計程車。但是值班的大哥卻說「叫什麼計程車,我叫我們隊上一個帥哥載妳去。」我說不了啦,他劈頭就問「妳有沒有男朋友?」我還不知要怎麼回答,他再問「妳到底有沒有男朋友?」這次我笑著搖搖頭,他們笑著說「妳給人家一個機會嘛?」這次輪到我大笑了。帥哥從樓上走下來,載我去豐原火車站。途中我們聊到他是高雄人「我剛去了一趟高雄耶!」我居然也有一些與高雄有關的東西,可以與人分享,很高興,去高雄工作就跟來台中這次一樣,是我認為難得而珍貴的經驗。
到了豐原火車站,買了票進站時已經是9點45分了,想到有公費的高鐵我的心非常安定啊。到了高鐵站是十點出頭,我買了10點54分的票,原本想早早進去,但是站務人員貼心的說,怕我太早進去會無聊,可以先在外面逛一逛。
我心想那好吧,反正我來的時候沒能好好參觀一下。
我晃了晃,推開大門。哇!好漂亮,空間好遼闊,台中站附近的路燈亮著一整排,還有燈投照在地面上成一個個黃色綠色的圓影,其餘皆是漆黑,小雨在飄,但是風很舒爽,我坐在外面的長椅上,不久後就躺下去了,實在太舒服。躺在那裡,吹著風,哼著歌,心裡很感謝剛剛那位站務人員。
就這樣躺了一陣子,想到,如果當初我來台中工作了,現在是否可以如此愜意且心懷感謝的,躺在這裡享受輕風?那個問題是無解,但我很感激的是,還好我沒有試過, 想找出它的答案。
坐上了一點的高鐵,近兩點時到達高鐵台中站,不及細看,坐上了兩點鐘的市區接駁巴士。巴士上坐了幾個人,而只有後方一位先生講電話的聲音而已。他打了好多通電話,一通是跟爸爸說父親節快樂;一通則是在講我也聽不懂的股票。他聲音不大,可以點綴讓路程不那麼死氣沉沉,但也不妨礙我們安靜一下。
我跟訪談對象約好三點鐘,看了巴士路線表,算了一下時間還有下車地點,確定一切都可以準時無誤以後,我就懶懶的癱在椅子上,看著沿路的景色。坐在太陽曬來的那一邊,車上有冷氣,我就一邊曬太陽,一邊涼快。這一路是多麼的愜意啊,當我打開了mp3,居然有一首舊歌,是我前年喜愛聽的。
有些事就是這麼巧,前年夏天我在聽這首的時候,大概是我與台中關係最密切的一段時間。前年夏天我也曾經來過台中,是跟我以前工作書店的老闆,他跟即將畢業的我說,希望我到台中來幫他開一家小小的書店。每個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替我高興,唯獨我媽媽,我自己也竊喜於剛畢業就有店長的頭銜,所以一畢業,我就跟在老闆身邊學習店務。
我媽媽始終覺得我倉促下了決定,自然,當時的我是不會以「倉促」來形容,我滿心以為這是一種勇氣與理想,但後來我就懂尖酸的說,我當時的夢想也許不是指開書店,而是指假設擁有一家店,一個店長稱呼,多麼棒!就像電子情書的梅格萊恩一樣,我一直想變成那樣的甜姐兒。也或者是另外一個理由吧,我總是很希望自己的人生乾脆一點,當時的我不是很明白「打算」的重要性,而每次決定「就要這樣做!」以後,都會有克服扭捏的自己的爽快感。這是我覺得很諷刺的事:我總是想要大刀闊斧斬斷自己想太多的劣根性,但這種假乾脆的決定,卻往往讓我之後很難不想太多,因為往往走上一條錯的路。
公車到站了,我下車的地方,記得我跟老闆也曾開車經過,當時我已經因為從台北開到台中的一路上他說了太多太多話,而精神渙散了。所以我才會這麼留心於車內的聲音啊,我突然想到。可以這樣安安靜靜的坐一趟車,是在那天跟老闆下台中以後,我才懂得去珍惜。
那一次跟老闆下台中以後,我就不想要那份工作了。不久以後把書店的工作也一併辭了。覺得前程茫茫卻是無限遼闊。去作店長這件事變得好渺小。而我也開始發揮想多的本事,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,以及本人心理結構都分析了一下。結論是:好險喔。
下午三點的訪談在五點結束了,我到車站問了時刻表,買好車票後,去車站附近的商圈晃了一下,很幸運的居然讓我找到一件我去年很想買的衣服,當時一千多塊我買不下手,現在已經下殺到五百塊!非常爽快的買下去了,而拿到它的喜悅跟去年想穿的渴望是同等的。其實想太多並不是很糟的事情,那些感動與機會,如果你真的有心,總是會回過頭來找你的,這就是緣份啊,也許當時恍惚買下一千多塊的衣服,因此少了點錢,事後一直埋怨它要我太多錢,在我眼中它就不再美麗了。也許當時執意就往店長之路撂下去,如今會有太多的怨言,因為你當時沒有想太多。我們在追求的「克服自己」,其實是該練習去做一個不會後悔的決定,而不是做一個爽快俐落的決定。
六點多,我搭上了往后里的火車,到了那裡已經是六點半了。陳先生跟我說,他所在的消防隊離火車站不遠,我就在車站問了方向,步行前往。等我意識到這條路未免也太長了吧,路上都招不到車,最後我就走了公車七八站的距離。累死我了,可是我沒有來過后里耶,沿路上腳程不敢放鬆,但眼睛也沒有閒著,四處看。
我汗流浹背的來到后里消防隊,跟陳先生做訪問,但是突然警鈴大作,他要去擔任救護了。他走了以後,我詢問值班人員可否讓我參觀消防隊,接著我就在裡面繞了幾圈。陳先生還要一陣子才回來,我就去路口的小火鍋店吃晚餐。
回來不久,陳先生也回來了。訪談進行到九點,那裡的人說要用救護車載我,說那樣會火速趕到火車站,我大叫太棒了不過他們當然是騙我的。他們好心要幫我叫計程車。但是值班的大哥卻說「叫什麼計程車,我叫我們隊上一個帥哥載妳去。」我說不了啦,他劈頭就問「妳有沒有男朋友?」我還不知要怎麼回答,他再問「妳到底有沒有男朋友?」這次我笑著搖搖頭,他們笑著說「妳給人家一個機會嘛?」這次輪到我大笑了。帥哥從樓上走下來,載我去豐原火車站。途中我們聊到他是高雄人「我剛去了一趟高雄耶!」我居然也有一些與高雄有關的東西,可以與人分享,很高興,去高雄工作就跟來台中這次一樣,是我認為難得而珍貴的經驗。
到了豐原火車站,買了票進站時已經是9點45分了,想到有公費的高鐵我的心非常安定啊。到了高鐵站是十點出頭,我買了10點54分的票,原本想早早進去,但是站務人員貼心的說,怕我太早進去會無聊,可以先在外面逛一逛。
我心想那好吧,反正我來的時候沒能好好參觀一下。
我晃了晃,推開大門。哇!好漂亮,空間好遼闊,台中站附近的路燈亮著一整排,還有燈投照在地面上成一個個黃色綠色的圓影,其餘皆是漆黑,小雨在飄,但是風很舒爽,我坐在外面的長椅上,不久後就躺下去了,實在太舒服。躺在那裡,吹著風,哼著歌,心裡很感謝剛剛那位站務人員。
就這樣躺了一陣子,想到,如果當初我來台中工作了,現在是否可以如此愜意且心懷感謝的,躺在這裡享受輕風?那個問題是無解,但我很感激的是,還好我沒有試過, 想找出它的答案。
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
不成理由的理由
今天我進7-11的時候,有一群小孩子正在買思樂冰。
有一個小孩,媽媽不給他買。另外一個小孩非常認真的勸他買。
「你媽媽會原諒你的!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你是真的很想要喝啊!」
「真的,你媽媽會原諒你因為你真的很想喝!」
我在旁邊忍不住笑。
想起之前我手機掉了,跟媽媽借錢買新手機。
我媽媽說「妳就不可以買兩、三千的手機嗎?」
「唉唷,不可以啦!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我不想...」
而我媽居然大笑了,然後給我錢,有時候藉口過於離奇,就會有另外一種說服力量。人家想著你臉皮可以厚成這樣,那我也認了吧。
有一個小孩,媽媽不給他買。另外一個小孩非常認真的勸他買。
「你媽媽會原諒你的!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你是真的很想要喝啊!」
「真的,你媽媽會原諒你因為你真的很想喝!」
我在旁邊忍不住笑。
想起之前我手機掉了,跟媽媽借錢買新手機。
我媽媽說「妳就不可以買兩、三千的手機嗎?」
「唉唷,不可以啦!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...」
「因為我不想...」
而我媽居然大笑了,然後給我錢,有時候藉口過於離奇,就會有另外一種說服力量。人家想著你臉皮可以厚成這樣,那我也認了吧。
令人不耐的事情
其實今天我心情悶的不得了,但是說不出大原因,而是一些小細節堆積的結果。
這次會議以後,發包逐字稿的工作落到我頭上,我打從心底討厭這份工作,一開始要先在網路上徵人,徵到以後要一個一個約時間給他們影像檔,大家的時間都不一定,想要的地點也不一樣,有時候我整個下午都耗在發包上,心裡不停罵著「X」但還是要跟每個前來的人交代基本的事情。
今天下午我又得發包一份稿子,這個女生上次跟我約了五點,卻拖到二十分才來。其實以我的標準,二十分是我可以忍受的遲到,但是跟逐字稿發包這種事湊在一起,遲到一分鐘我都覺得煩的要命。這次我們約兩點半,早上她又臨時傳簡訊跟我約兩點十分,我回傳一句「好,不要遲到喔。」她回一句呵呵。
兩點十分是一個尷尬的時間,我跟朋友一點出頭吃完飯,還有一段時間,我拼命找事情做,逛了書店、屈臣氏等等,最後還是提早到了約定的捷運站,看著每班來到的車裡是否冒出我等待的人。
這次我兩點八分打給她,她一句還在車上,但怎麼也不告訴我在哪一站,我頭就開始冒煙了。兩點十五分她還沒有到,我好想掉頭就走,想把這段日子弄逐字稿種種的不爽都發洩在她身上。
「妳不守時,我不想給妳打了。」
「我們不是約好了嗎?」
「別人的時間就不是時間嗎?」
我設想自己理直氣壯的臭罵她一頓。
等她跑向我的時候,先說了一句「對不起,他們一直不讓我走。」
我把影片檔給她,跟她說明格式跟時限,說完以後兩個人聊了一下。我說啊,其實我剛剛超火大的,好想罵妳,可是看到妳也不是故意的,氣就消了。
我想氣會那麼容易消,不是因為我脾氣很好,而是我起碼還有一點點清醒與良知,知道自己其實是在遷怒。這些日子讓我不耐煩的小細節,簡直多不勝數。總是愛裝優雅把「危機即是轉機」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的我,其實是崇拜危機的戲劇張力吧,而細瑣的小事欠氣勢,偏生又那麼實在的阻擾著我,倍感沮喪。
回想到今天,本來想要發脾氣的那個心情。後來我再回想到,感到好險。想發脾氣是因為信奉絕對,「訂了約就絕對要給我準時到。」、「這樣就是遲到。」既是絕對,又是就是的沒有模糊界限,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。不過。
不過我之前看到一個說法,沒有進入過社會的人,才愛講「絕對」。這個社會狹義上指人要討生活的一塊地方。在討生活的時候,人這才知道「絕對」是多麼容易被挑戰,今天你就是欠一個人打這份逐字稿,你還跟我說絕對不給遲到二十分鐘的人打?今天你就是需要一個工作機會,你是否會說,你絕對不做?
身為一個將要26歲卻依舊在讀書,過著拮据日子的學生,我如今是比較可以體會這些利害的緊迫。而並沒有令人失望的,我還是在利害中擠出一些溫馨的小道理,來。
今天那位同學,她真的是被拖住走不了,我心裡埋怨她時間沒掌握好,但我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,雖然等待她的時間不很開心。只是當我聽到她解釋,而我也說了,等她的時候我真的很不爽,突然兩個人就有了種解決事情的感覺,情緒被安撫,而正事也沒有開天窗。於是我相信,無論生活細節多擾人,懷抱一種協調的精神總是上策,不要總是以有/無、對/錯在看事情。如果視其為光譜,如果始終帶著想要瞭解溝通的心,雖然等待還是一樣機,起碼你還給過自己一次,可以不動怒的機會。
這次會議以後,發包逐字稿的工作落到我頭上,我打從心底討厭這份工作,一開始要先在網路上徵人,徵到以後要一個一個約時間給他們影像檔,大家的時間都不一定,想要的地點也不一樣,有時候我整個下午都耗在發包上,心裡不停罵著「X」但還是要跟每個前來的人交代基本的事情。
今天下午我又得發包一份稿子,這個女生上次跟我約了五點,卻拖到二十分才來。其實以我的標準,二十分是我可以忍受的遲到,但是跟逐字稿發包這種事湊在一起,遲到一分鐘我都覺得煩的要命。這次我們約兩點半,早上她又臨時傳簡訊跟我約兩點十分,我回傳一句「好,不要遲到喔。」她回一句呵呵。
兩點十分是一個尷尬的時間,我跟朋友一點出頭吃完飯,還有一段時間,我拼命找事情做,逛了書店、屈臣氏等等,最後還是提早到了約定的捷運站,看著每班來到的車裡是否冒出我等待的人。
這次我兩點八分打給她,她一句還在車上,但怎麼也不告訴我在哪一站,我頭就開始冒煙了。兩點十五分她還沒有到,我好想掉頭就走,想把這段日子弄逐字稿種種的不爽都發洩在她身上。
「妳不守時,我不想給妳打了。」
「我們不是約好了嗎?」
「別人的時間就不是時間嗎?」
我設想自己理直氣壯的臭罵她一頓。
等她跑向我的時候,先說了一句「對不起,他們一直不讓我走。」
我把影片檔給她,跟她說明格式跟時限,說完以後兩個人聊了一下。我說啊,其實我剛剛超火大的,好想罵妳,可是看到妳也不是故意的,氣就消了。
我想氣會那麼容易消,不是因為我脾氣很好,而是我起碼還有一點點清醒與良知,知道自己其實是在遷怒。這些日子讓我不耐煩的小細節,簡直多不勝數。總是愛裝優雅把「危機即是轉機」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的我,其實是崇拜危機的戲劇張力吧,而細瑣的小事欠氣勢,偏生又那麼實在的阻擾著我,倍感沮喪。
回想到今天,本來想要發脾氣的那個心情。後來我再回想到,感到好險。想發脾氣是因為信奉絕對,「訂了約就絕對要給我準時到。」、「這樣就是遲到。」既是絕對,又是就是的沒有模糊界限,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。不過。
不過我之前看到一個說法,沒有進入過社會的人,才愛講「絕對」。這個社會狹義上指人要討生活的一塊地方。在討生活的時候,人這才知道「絕對」是多麼容易被挑戰,今天你就是欠一個人打這份逐字稿,你還跟我說絕對不給遲到二十分鐘的人打?今天你就是需要一個工作機會,你是否會說,你絕對不做?
身為一個將要26歲卻依舊在讀書,過著拮据日子的學生,我如今是比較可以體會這些利害的緊迫。而並沒有令人失望的,我還是在利害中擠出一些溫馨的小道理,來。
今天那位同學,她真的是被拖住走不了,我心裡埋怨她時間沒掌握好,但我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,雖然等待她的時間不很開心。只是當我聽到她解釋,而我也說了,等她的時候我真的很不爽,突然兩個人就有了種解決事情的感覺,情緒被安撫,而正事也沒有開天窗。於是我相信,無論生活細節多擾人,懷抱一種協調的精神總是上策,不要總是以有/無、對/錯在看事情。如果視其為光譜,如果始終帶著想要瞭解溝通的心,雖然等待還是一樣機,起碼你還給過自己一次,可以不動怒的機會。
到東京的第一個夜晚
這是去年到東京的第一個夜晚。
從機場搭車到市區時,問了旁邊的先生路,雖然語言不通,他還是很熱心的用紙筆告訴我。先前朋友教我的走法是較省錢的,這個先生教我的是不用換太多車的,他身上有濃濃的酒味,寫起字來卻一點也不含糊,不過,聽著聽著我都要被酒味弄醉了。 一個小時後,我在該轉車的地方下了車,卻沒有搭上對的車,車子螢幕上跳出了下一站站名,我嚇了一大跳,不過拿著地鐵圖一看,知道是哪裡坐錯了,只要在下一站下車,到對面坐車就可以。
等著車子到站這段時間,心情已經不緊張,偷偷的注意著車廂內大家的舉動。
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疲倦,打著領帶的年輕男子,拿著報紙的歐吉桑,或是凝神看著手機的妙齡女子。而我呢,背著一個大背包,提著一個行李箱,額頭上有汗珠冒失的沁出來,瞪大眼睛打量其它乘客,真是幽靜電車上的一個敗筆。
敗筆在下一站下車了,拖著行李箱的聲音引來許多人的注目,索性牙一咬,用提的,上樓,下樓,來到對面的月台。
前一班車剛剛離開,我把行李靠到月台邊邊的椅子上,坐了下來。
真奇怪,對面有那麼多人在等車,我這邊的月台也有人陸續進來,但是當車子進站前,一點聲音也沒有,唯一有的,就是不知哪裡來「咚,咚,咚」,每隔一段時間就固定的出來。
當時晚上十點鐘,也許,人在異鄉又坐錯車的姑娘應該要感到淒涼的,可是,在這種沉靜的氣氛下,我覺得自己也沉著起來,貪心的看著對面的乘客如何沉默 ,我看到他們調整身體節奏,走進車子,站定後隨即又調整回來。大家都好從容,而我呢,新來乍到,決定也感受一下這個氣氛。
所以從容的上了車,從容的用自己照中文發音瞎掰的日文「銀座」,成功問到轉車的地點,從容的拖著行李箱,在晚間的街道,走過一條又一條不熟悉的路。
這晚真是令人記憶深刻,那「咚,咚,咚」的聲音,好像就在耳邊一樣。
從機場搭車到市區時,問了旁邊的先生路,雖然語言不通,他還是很熱心的用紙筆告訴我。先前朋友教我的走法是較省錢的,這個先生教我的是不用換太多車的,他身上有濃濃的酒味,寫起字來卻一點也不含糊,不過,聽著聽著我都要被酒味弄醉了。 一個小時後,我在該轉車的地方下了車,卻沒有搭上對的車,車子螢幕上跳出了下一站站名,我嚇了一大跳,不過拿著地鐵圖一看,知道是哪裡坐錯了,只要在下一站下車,到對面坐車就可以。
等著車子到站這段時間,心情已經不緊張,偷偷的注意著車廂內大家的舉動。
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疲倦,打著領帶的年輕男子,拿著報紙的歐吉桑,或是凝神看著手機的妙齡女子。而我呢,背著一個大背包,提著一個行李箱,額頭上有汗珠冒失的沁出來,瞪大眼睛打量其它乘客,真是幽靜電車上的一個敗筆。
敗筆在下一站下車了,拖著行李箱的聲音引來許多人的注目,索性牙一咬,用提的,上樓,下樓,來到對面的月台。
前一班車剛剛離開,我把行李靠到月台邊邊的椅子上,坐了下來。
真奇怪,對面有那麼多人在等車,我這邊的月台也有人陸續進來,但是當車子進站前,一點聲音也沒有,唯一有的,就是不知哪裡來「咚,咚,咚」,每隔一段時間就固定的出來。
當時晚上十點鐘,也許,人在異鄉又坐錯車的姑娘應該要感到淒涼的,可是,在這種沉靜的氣氛下,我覺得自己也沉著起來,貪心的看著對面的乘客如何沉默 ,我看到他們調整身體節奏,走進車子,站定後隨即又調整回來。大家都好從容,而我呢,新來乍到,決定也感受一下這個氣氛。
所以從容的上了車,從容的用自己照中文發音瞎掰的日文「銀座」,成功問到轉車的地點,從容的拖著行李箱,在晚間的街道,走過一條又一條不熟悉的路。
這晚真是令人記憶深刻,那「咚,咚,咚」的聲音,好像就在耳邊一樣。
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
出差到高雄
星期一、二的時候,我去高雄做訪談,這是我第一次因為工作要去外地,心裡非常的興奮。
我很喜歡自己出門的感覺。
去年,在研究所開學之前,我要求媽媽讓我去日本玩,當時本來有一位朋友要同行,後來有些事,只剩下我自己去,知道消息的那天,我高興的要命。我知道自己的血液一直有獨立的濃度。
這次我也自己把包包整整,就踏上了高鐵,住進了商務旅館。第一天下午做完訪問後,我帶著捷運站拿的一份地圖,去搭高捷,出站以後在景點逛了一下,然後走路回旅館。途中經過了六合夜市,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我,踏進一家藥膳店,點了東西,等著食物來到。
以前我不敢一個人吃飯,總覺得這樣看起來好奇怪。不過這幾年是大方多了,先是可以自己吃飯但是快快結束,接著我還可以從容的自己去吃小火鍋,把一整鍋吃到見底。而,到了異地,我一邊慢慢的吃,一邊好奇的到處亂看,隔壁桌的一位先生饒富興味的看著我,我也回看他。
踏出藥膳店以後,我在夜市裡亂走,一邊盤算等會要帶哪些東西當宵夜,選好了以後,拎著幾個小袋子,手裡拿著哈蜜瓜牛奶,慢慢的走回旅館,一路上幾乎都是跟台北很像的街景,可是我心裡還是知道「人家現在可是一個人在外地呢!」繼續自以為很特別的散步。說不上是什麼感覺,但這比在台北時一個人散步還要更具意義,但是說實在話,在台北我不會自己散步,除非是要去租八卦週刊的路上。
第二天,我前往一位阿媽家訪談,迷了路,在高雄街頭走了近一個小時,還跨過了愛河橋。最後終於到她家了,訪問結束以後她留我在那裡吃飯,在我吃飯的時候跟我聊了好多話。走出她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半,等公車的時候遇到一位阿媽,幫她把東西拿上車,公車到站的時候她直接告訴我她要去○○客運點,我就幫她提過去了。
那家客運好眼熟,幾年前我妹妹要去屏東念書,好像就是在那裡等車的。送她的那天,想到要分離,我跟媽媽都是一觸即發的,陪到她安頓好一切後,我們走出宿舍,鬆了一口氣,再也不用ㄍㄧㄥ了,兩個人眼淚嘩啦啦的下來,我還記得媽媽小小聲的說了一句「這麼遠。」
那時候我並不了解,妹妹為什麼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?在台北不好嗎?為什麼偏偏是那裡而她還堅決到不行。幾年以後,我好像漸漸了解,那種很想要去別的地方瞧瞧的心願了,看看我自己,兩天一夜的出差就興奮成這個樣子。
幫阿媽放好行李,我跑過馬路,到火車站拿了行李,坐捷運去搭高鐵。回程雖然停了一堆地方,但比起當年陪妹妹下去坐了一個早上的客運,真的是快多了。突然我有種被剝奪感,我的遠行因為交通的便利而少了那麼點隆重的感覺,但是我也好慶幸很快的時間內我就到了家,躺在自己的小床。喜歡出去看看畢竟只是一下的新鮮,大宅女還是喜歡自己的家多一點。
我一覺睡到今天下午三點,家裡真舒服,但我還是很喜歡出門,而且是一個人出門。
我很喜歡自己出門的感覺。
去年,在研究所開學之前,我要求媽媽讓我去日本玩,當時本來有一位朋友要同行,後來有些事,只剩下我自己去,知道消息的那天,我高興的要命。我知道自己的血液一直有獨立的濃度。
這次我也自己把包包整整,就踏上了高鐵,住進了商務旅館。第一天下午做完訪問後,我帶著捷運站拿的一份地圖,去搭高捷,出站以後在景點逛了一下,然後走路回旅館。途中經過了六合夜市,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我,踏進一家藥膳店,點了東西,等著食物來到。
以前我不敢一個人吃飯,總覺得這樣看起來好奇怪。不過這幾年是大方多了,先是可以自己吃飯但是快快結束,接著我還可以從容的自己去吃小火鍋,把一整鍋吃到見底。而,到了異地,我一邊慢慢的吃,一邊好奇的到處亂看,隔壁桌的一位先生饒富興味的看著我,我也回看他。
踏出藥膳店以後,我在夜市裡亂走,一邊盤算等會要帶哪些東西當宵夜,選好了以後,拎著幾個小袋子,手裡拿著哈蜜瓜牛奶,慢慢的走回旅館,一路上幾乎都是跟台北很像的街景,可是我心裡還是知道「人家現在可是一個人在外地呢!」繼續自以為很特別的散步。說不上是什麼感覺,但這比在台北時一個人散步還要更具意義,但是說實在話,在台北我不會自己散步,除非是要去租八卦週刊的路上。
第二天,我前往一位阿媽家訪談,迷了路,在高雄街頭走了近一個小時,還跨過了愛河橋。最後終於到她家了,訪問結束以後她留我在那裡吃飯,在我吃飯的時候跟我聊了好多話。走出她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半,等公車的時候遇到一位阿媽,幫她把東西拿上車,公車到站的時候她直接告訴我她要去○○客運點,我就幫她提過去了。
那家客運好眼熟,幾年前我妹妹要去屏東念書,好像就是在那裡等車的。送她的那天,想到要分離,我跟媽媽都是一觸即發的,陪到她安頓好一切後,我們走出宿舍,鬆了一口氣,再也不用ㄍㄧㄥ了,兩個人眼淚嘩啦啦的下來,我還記得媽媽小小聲的說了一句「這麼遠。」
那時候我並不了解,妹妹為什麼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?在台北不好嗎?為什麼偏偏是那裡而她還堅決到不行。幾年以後,我好像漸漸了解,那種很想要去別的地方瞧瞧的心願了,看看我自己,兩天一夜的出差就興奮成這個樣子。
幫阿媽放好行李,我跑過馬路,到火車站拿了行李,坐捷運去搭高鐵。回程雖然停了一堆地方,但比起當年陪妹妹下去坐了一個早上的客運,真的是快多了。突然我有種被剝奪感,我的遠行因為交通的便利而少了那麼點隆重的感覺,但是我也好慶幸很快的時間內我就到了家,躺在自己的小床。喜歡出去看看畢竟只是一下的新鮮,大宅女還是喜歡自己的家多一點。
我一覺睡到今天下午三點,家裡真舒服,但我還是很喜歡出門,而且是一個人出門。
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
你該翻頁了
ps. I love you
Holly的丈夫因病去世,但他預先安排了十封信,一封封的指引她,結束屬於兩個人的章節,並且翻開新的一頁。
前天晚上到今天早上,陸陸續續把這部電影看完了,跟著Holly把信一封一封的拆開。
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的敘事,平易之中,一點一點的把感傷的東西釋放出來,比起大悲大慟還要有回味跟反省的空間。
今天早上,我陪她拆了最後一封信,老公寫給她「這是最後一封。」
「妳現在應該要了解,我只是妳人生的一個章節,妳該向前走了。」
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淚如雨下,的確,終點不是往生者的過世,而是活著的人真正的釋懷。
在戲裡,女主角的媽媽一直很介意她走不出來,總是怪她不夠堅強。其實一開始看的時候,我也覺得她太嬌縱,活著的時候愛跟老公吵架,老公過世以後又一直讓大家擔心。不過,有時候也會想,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?認為她們不夠果決的走出陰影就是不對,就應該要被我們罵?每個人的生長背景,讓他們都有不同的領會與抗受的能力。
而女主角的老公,就知道他的太太必須要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,才可以重新找到快樂。我必須說這對真的很配,應該是說,這老公真的很了解他的太太。但是,誠如他所說,他只是她人生的一個章節了,她必須要翻開新的一章,不該再執著於過去。
那天我跟朋友去永康街吃東西,路上經過冰館,想到我爸爸住院的前一天,他跟媽媽說想要去永康街吃冰,那時他已經很不舒服,走的非常緩慢,跟媽媽兩個人從仁愛路走到永康街花了一個小時,然後慢慢的走回家。他們回到家的時候,我正在看電視,見到他坐在門口的椅子上,很慢很慢的脫鞋子,臉上有痛苦的表情。當時我什麼也沒有問,遺憾的事情,往往都是在過去以後,才會恍然大悟,那時心裡覺得他怪怪的,事後才知道是生了病,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。
也許是因為沒有像這部戲的配套措施,所以久久以來,爸爸都好像是未完的章節一樣,我們都不知道該要翻頁。
看到女主角跟著每封信的指示,回顧了與先生的段段回憶,我還蠻有感觸的。後來我真的慢慢感受到「面對」的重要,一直壓抑絕對不會讓事情消失,只會越來越不知所措。女主角一開始沒有那些信的幫忙,根本無從宣洩自己的感覺,也沒有辦法整理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,但是在每封信的指引下,就像順稿一樣,把每段劇情都再溫習了一遍,慢慢的接受人已經離開的事實。
我啊,有時候路邊一個場景,會讓我突然想到過去的一件事情,回家以後,我會默默的把它回憶幾遍,把細節都叫回來,悶一下或是哭一下,後來再遇到同樣的場景,感受就不會再相同了。爸爸過世以後,有陣子我們其實都會躲避某些地點,可是現在,也可以一個人坐在攤子上好好的品嘗一碗過去曾經吃過的牛肉麵,感覺到溫暖。
不過接受與否不管曾經多麼的美麗,就把它變成特別精彩的一章吧!
p.s 要翻頁嘍!
p.s 我一直都覺得,書寫是整理心情的好方法,開心的事當然一定要跟大家分享;不開心的事也有記述的必要,目的並不在於說愁,而在於轉化。每一次的表達,都可以讓我去反省,而我覺得這些反省其實是有普遍的意義的,而不侷限在個別的感傷中,所以我才會寫,甚至是寫在公開的blog上。雖然我好像會反覆的說某些東西,但它們就是我的想法,就是要我要表達的東西。人生每個時期的故事,可以說是一個章節,而我們每個時期的文字,又何嘗不能說是一本書呢?因為記錄才可以回顧,可以想一些即時回憶不會想到的東西,才會有翻頁再繼續寫的可能,並確保下一章的質。每次見到把人生比擬成書的說法,我都很有共鳴,我骨子裡相信文字還是體會生命最好的辦法。
Holly的丈夫因病去世,但他預先安排了十封信,一封封的指引她,結束屬於兩個人的章節,並且翻開新的一頁。
前天晚上到今天早上,陸陸續續把這部電影看完了,跟著Holly把信一封一封的拆開。
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的敘事,平易之中,一點一點的把感傷的東西釋放出來,比起大悲大慟還要有回味跟反省的空間。
今天早上,我陪她拆了最後一封信,老公寫給她「這是最後一封。」
「妳現在應該要了解,我只是妳人生的一個章節,妳該向前走了。」
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淚如雨下,的確,終點不是往生者的過世,而是活著的人真正的釋懷。
在戲裡,女主角的媽媽一直很介意她走不出來,總是怪她不夠堅強。其實一開始看的時候,我也覺得她太嬌縱,活著的時候愛跟老公吵架,老公過世以後又一直讓大家擔心。不過,有時候也會想,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?認為她們不夠果決的走出陰影就是不對,就應該要被我們罵?每個人的生長背景,讓他們都有不同的領會與抗受的能力。
而女主角的老公,就知道他的太太必須要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,才可以重新找到快樂。我必須說這對真的很配,應該是說,這老公真的很了解他的太太。但是,誠如他所說,他只是她人生的一個章節了,她必須要翻開新的一章,不該再執著於過去。
那天我跟朋友去永康街吃東西,路上經過冰館,想到我爸爸住院的前一天,他跟媽媽說想要去永康街吃冰,那時他已經很不舒服,走的非常緩慢,跟媽媽兩個人從仁愛路走到永康街花了一個小時,然後慢慢的走回家。他們回到家的時候,我正在看電視,見到他坐在門口的椅子上,很慢很慢的脫鞋子,臉上有痛苦的表情。當時我什麼也沒有問,遺憾的事情,往往都是在過去以後,才會恍然大悟,那時心裡覺得他怪怪的,事後才知道是生了病,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。
也許是因為沒有像這部戲的配套措施,所以久久以來,爸爸都好像是未完的章節一樣,我們都不知道該要翻頁。
看到女主角跟著每封信的指示,回顧了與先生的段段回憶,我還蠻有感觸的。後來我真的慢慢感受到「面對」的重要,一直壓抑絕對不會讓事情消失,只會越來越不知所措。女主角一開始沒有那些信的幫忙,根本無從宣洩自己的感覺,也沒有辦法整理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,但是在每封信的指引下,就像順稿一樣,把每段劇情都再溫習了一遍,慢慢的接受人已經離開的事實。
我啊,有時候路邊一個場景,會讓我突然想到過去的一件事情,回家以後,我會默默的把它回憶幾遍,把細節都叫回來,悶一下或是哭一下,後來再遇到同樣的場景,感受就不會再相同了。爸爸過世以後,有陣子我們其實都會躲避某些地點,可是現在,也可以一個人坐在攤子上好好的品嘗一碗過去曾經吃過的牛肉麵,感覺到溫暖。
不過接受與否不管曾經多麼的美麗,就把它變成特別精彩的一章吧!
p.s 要翻頁嘍!
p.s 我一直都覺得,書寫是整理心情的好方法,開心的事當然一定要跟大家分享;不開心的事也有記述的必要,目的並不在於說愁,而在於轉化。每一次的表達,都可以讓我去反省,而我覺得這些反省其實是有普遍的意義的,而不侷限在個別的感傷中,所以我才會寫,甚至是寫在公開的blog上。雖然我好像會反覆的說某些東西,但它們就是我的想法,就是要我要表達的東西。人生每個時期的故事,可以說是一個章節,而我們每個時期的文字,又何嘗不能說是一本書呢?因為記錄才可以回顧,可以想一些即時回憶不會想到的東西,才會有翻頁再繼續寫的可能,並確保下一章的質。每次見到把人生比擬成書的說法,我都很有共鳴,我骨子裡相信文字還是體會生命最好的辦法。
與我投緣的日文老師
現在每個禮拜六下午要上日文課。
那個老師超妙的,我每次都覺得我老了就會像她一樣,大呼小叫很沒氣質,三不五時罵人家肖查某。但是她的真,也讓人很難不喜歡她。
她真是個恰查某耶,每次我們助詞意思答不出來的時候她就發火。今天她問我一個助詞的意思,我說我不知道,她就爆發了!
「我告訴你們,我現在就再寫一次給你們,你們以後不要再跟我說不知道你們不要再跟我說不知道了!到底要寫幾次?你們到底要我寫幾次?寫過怎麼都記不起來,我寫到都快要瘋掉了!」
她再整理了一次,又叫大家接著回答其它題,當然還是有人不會,又被她兇。
兇一兇她自己說「ㄟ,我覺得我不錯耶,我教二十多年了還是這麼用力罵人都沒有懈怠。」
這時我已經在偷笑了
「以前我有一個學醫的學生,他有一天叫我把手平舉三到五分鐘,我就照做了。」
「後來我問他,為什麼要這樣舉著。」
「他說他懷疑我是甲狀腺亢進,因為我一天到晚都馬很激動。」
天啊,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,整個擊中我的笑點,我大笑不停。
後來上課只要一想到甲狀腺亢進,我就把頭埋進書裡偷笑
那個老師超妙的,我每次都覺得我老了就會像她一樣,大呼小叫很沒氣質,三不五時罵人家肖查某。但是她的真,也讓人很難不喜歡她。
她真是個恰查某耶,每次我們助詞意思答不出來的時候她就發火。今天她問我一個助詞的意思,我說我不知道,她就爆發了!
「我告訴你們,我現在就再寫一次給你們,你們以後不要再跟我說不知道你們不要再跟我說不知道了!到底要寫幾次?你們到底要我寫幾次?寫過怎麼都記不起來,我寫到都快要瘋掉了!」
她再整理了一次,又叫大家接著回答其它題,當然還是有人不會,又被她兇。
兇一兇她自己說「ㄟ,我覺得我不錯耶,我教二十多年了還是這麼用力罵人都沒有懈怠。」
這時我已經在偷笑了
「以前我有一個學醫的學生,他有一天叫我把手平舉三到五分鐘,我就照做了。」
「後來我問他,為什麼要這樣舉著。」
「他說他懷疑我是甲狀腺亢進,因為我一天到晚都馬很激動。」
天啊,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,整個擊中我的笑點,我大笑不停。
後來上課只要一想到甲狀腺亢進,我就把頭埋進書裡偷笑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