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

醫病互動

這幾週必須要處理醫病互動,意即醫生與病人的關係。吞了很多篇論文與書的章節,今天發狠把memo架構寫好,5000字裡回顧了種種文獻。不外乎是,醫生與病人有不同的社會屬性。醫生對中產階級的態度,以及對中下階級的態度,對於不同性別的態度,都會是影響醫病關係的因素。

然而也有從另一種角度分析醫病關係,即疾病的種類。重大傷病時病患根本無從出聲,因此決策權一面倒向醫生。醫生會跟病患的家屬溝通,然而這種溝通由於不是直接出自病患的知情同意,而有許多爭議。

今天埋頭連綴了多少東西啊,直到晚間去上瑜珈課,最後躺在地上休息的時間,我想起了爸爸當時住院的很多畫面。加護病房的場景、媽媽的茫然,每當加護病房的門一開,就會有一堆家屬衝上去,然而那些醫生說的又是什麼樣的話呢?在我腦海裡的永遠都是一片混亂的場景。在病房外睡睡醒醒,接到幾次病危通知,和妹妹坐在醫院的長廊上無聲的哭。

我常常覺得,雖然人生是許多機緣巧合的拼湊,然而冥冥之中,都有一個背後的原因。例如說我現在為何對醫療這麼的感興趣,而我一開始又是如何接觸到現在論文想要做的安眠藥,以及我對於醫療相關戲劇的高度興趣。說來說去,人生猶如一張紙,一直對折到最後就變成一個點,這就是我們最無法被抹滅的一部分。而由這個點張開,可能又會是一張無限大的紙,大到我們忘記,它原來只是一個點。

習慣以面對書本的心去思考事情是我的盲點,而這個盲點在社會所更令我難以適從。因為社會學研究總是有許多經驗,我等於是戴著看書的眼鏡,去看那些經驗。漸漸的我忘了自己原初究竟在乎什麼事。

我還是得把memo寫成一個完整的整理,我還是得避免要用上「我覺得」這種不精確的字。然而今天回憶起多年前的那個起點,感嘆的是這些年過去了,我竟然是以這種方式在保存與處理我的記憶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