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天早上好像當了奧客。
早上去買摩斯的時候,想要喝冰的黑咖啡。店員說沒有,我說那可以給我冰塊,幫我裝在大杯子裡嗎?我想我買一杯熱咖啡直接倒進去就是冰的了。
他沒有說什麼,拿了一個小杯子裝了冰塊,又拿了一杯熱的黑咖啡,裝在袋子裡給我。我想,他好像是不懂我的意思。接著我說,抱歉,可以請你給我一個更大的杯子嗎?我要把冰塊跟咖啡一起倒進去。
店員臉很臭的遞給我一個杯子,然後說「我們杯子是要錢的。」他不看我的眼睛也不繼續搭理我。我就默默的走了。
到了研究室以後我在想,我是不是奧客呢?我想起以前自己當店員時,在我眼中也有很多的奧客。有做過服務業的人,奧客經必然是如數家珍。我發現自己每個時期口中的奧客,定義越來越嚴謹。大二去打工時,一半的客人都是奧客。大三,三分之一。而大四起,好像也就只有幾位重量級奧客戶,其它客人都非常的好相處。重量級奧客給我的影響之深,使我自此常多反省自己身為消費者的禮貌與限度。(真的,尤其是在被一個人破口大罵「妳說什麼廢話,站在那邊幹嘛)服務業的日子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,世界上的人有千百種。客氣到令我戰戰兢兢的有;沒品到令我心裡疊了髒話山的也有。遇到了極奧客,是人生的歷練之一。不只是告訴自己世界原來這麼多元;也讓自己將來切勿如此張牙舞爪。可是,客氣歸客氣,自己做為一個客人,還是越來越嚴謹了。現在以前很多事都不敢要求,現在想要什麼會盡量說出來。我不覺得服務業要小心翼翼,可是我希望他們真的有認真聽我在講什麼。
但是我自己也明白,在某個階段的我們,其實理解框架是一定的。有些面孔或是聲調只要一出現,我心裡就下了定論。這也是過了好一段的體驗期,才明白自己的識人框架原來如此的受限。直到如今,我們都帶著特定觀點在看事情,遽下定論。看過的人越來越多,那框架一直在拓寬。越來越發現這世界如此的大,我又曾經是如此的限定自己只看到這面的世界。
此外,框架不是我自己形成的,而是我週圍的人跟我的相處造成的。簡單舉例來說,一個人要說自己被排擠什麼的,都是言之過早。也許應該先了解自己做了什麼事,為何會引起人家的反應,這反應又對自己帶來什麼結果,這才是比較重要的事吧。
我今天遇到最近身邊一樁糾紛的其中一人,因為太常聽另外一人的說辭,今天跟這人一聊他的感受,我才體會到什麼叫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啊,原來兩者的認知可以差這麼多!而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則又想「我的框架今天又被拓寬了啊!」
是因為有寬到,所以就算無法順利拿到冰的黑咖啡,我也認了。如果年輕的我站在那,那種態度我突然可以理解了。回來研究室後,我把小杯冰塊跟咖啡倒在大杯子裡,那一點冰塊無法把咖啡弄冰。後來我就喝著不冷不熱的咖啡,如果我今天做的是奧客,我也太失敗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