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

關於跑步......

昨天去買了村上春樹的書《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......》。

他一說是「關於跑步」,我立刻簡單聯想到這是他的跑步心得。是最近在討論看版上發現,這本書其實將他的跑步與寫作做了類比。所以「我想說的其實是......」欲言又止又將要說的部份,我比較感興趣,跑去看了,買下來。

前幾天做瑜珈有個動作,躺在地上抱著小腿一直前後用力的搖,搖幾次後再多點力氣,試著後翻,讓腳踩在地上。從側面看人像是被對折的動作。下課以後我同學說看我做到時真覺得不可思議。這個動作我小學練田徑的時候有練習過,是基本操。

那時進田徑隊,一開始是跳高,後來開始跑短跑,再跑馬拉松。參加田徑隊應該是我社會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,然而,那時對跑步這件事其實不期待也不喜歡,就只是種運動而已。沒有刻意要挑戰自己的極限。前幾年考慮養成跑步的習慣時,只是因為不想要失眠。現在,我比較喜歡瑜珈,我覺得它是暗潮洶湧的運動。可以在堅持某種姿勢實默默的考驗自己的極限,有時老師上來一壓,壓的久了點,為了讓她離手我還可以維持同樣的動作,我覺得那是比跑步,甚至長跑更要艱難的事。

不過說來說去,現在的我覺得最難的是念書,而且是有個身份在念書。有身份就有責任。小學時念書的責任很輕,田徑班的小孩子總是會被老師及同學們瞧不起。有時那些優良班的老師往往看著同學的衣著就說太隨便,其實,也不過是把襯衫當外套來穿而已。其它的揶揄捉弄也不在話上,也曾遇過老師大罵我們「四肢發達,頭腦簡單」,小時候碰到種種不可理喻的事情,讓我發現大人也是難以依靠的生物。然後那時我們班被叫去當苦力,幫某位音樂老師搬東西,由一樓到四樓,她一邊監督一邊罵。後來我在樓梯間大罵了,透過樓梯間,我的聲音直接朝向她。我不記得後續我有受到什麼處罰?也或許是難以依靠的大人知道自己根本理虧了,拿田徑班小孩作苦力用。

那時最風光的也就是運動會了,我們班總是從第一棒就開始拉大距離最後提前人家兩圈。我記得大隊接力時,我一接到棒跑著還摔了一跤,當時沒任何猶豫爬起來繼續的跑。最後,因為實在領先別班太多所以我的失誤也沒什麼殺傷力,就贏了。比賽結果一貼出來,當然幾乎都是我們班的人在榜上,那時我們一定覺得吐了一口鳥氣吧。

那個時候得以自豪的,也就是跑步吧,升旗跟降旗我們都可以缺席,因為我們在跑步。比賽前夕老師都載我們去山上跑步,我們往往很晚才進教室上課。下午別人在打掃時,我們也在練習跑步。

那時不用念書,但是也拼命在追趕什麼。或許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無法念書,才會不敢放棄跑步吧。現在的自己,無法不念書,大概也是這種理由。然後,生活無論有沒有動腳,都在跑步。心情不好時把這種腦袋的跑步看得很卑微;心情好時感受到它正向的那些特質。那些正向特質是堅持與挑戰自我,心情不好時叫作原地踏步。

你們原本以為我要講讀這本書的心得,看到這裡就知道不是了。然而我必須要說這本書,給了我一點啟發。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不斷重覆的事,必然在無聊中給予我們一些觀照。這觀照也許來自跑步本身,也許來自它跟我們生命流轉的連結。村上以寫作比擬跑步,他在跑中體會寫作的精神,在寫作中不斷的跑步。他想說的其實是他寫作小說的歷程,或者更仔細的說,是他的人生歷程。

也許在我的「跑步」中也會有這樣的觀照出現吧,然而最近卡在一個奇怪的瓶頸,開始想起一些並不開心的往事,然後晚上無法成眠。這也許是觀照的一個過程吧也許。我能做的就是持續的跑,無論如何,打開書本或電腦,開始跑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