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電腦好像要不行了,前一陣子頻頻當機,這幾天,他甚至無法小寐一會。以往當我蓋上電腦,就會進入休眠狀態的它。現在已經不會睡了...無論我關了多久,它都嗡嗡的叫個不停,不肯休息。
我覺得它壽命已盡了。挖出這篇以前的文章,也是在寫它,兩年前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
就在我上大學的四年間,學校裡開始有一股風潮:學生們上課帶在身邊的不再是筆記本,而是筆記型電腦。一同上課時,他們優雅的打著字,我伏案狂寫,狠狠地抄筆記,想記的東西太多,但寫字的速度不夠,根本顧不得字的美醜,一張紙上歪歪斜斜的數行字,其中的思想精深,但抄寫者潦草隨便的筆跡,就算事後我想再整理一次筆記,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,再整理時,會重覆地因為字跡不好看而再寫,寫了,再寫,寫了再寫,中途丟失了耐心,那麼,筆記掰掰了,本次上課的內容,我就先不用文字表達了,但願它能長留我心,但願。
只是,物質欲望往往主導我的人生,當我看到越來越多人有那麼一台電腦,我也想要,我發覺精神上的飽滿,好像不及一台電腦在身上的虛榮感覺,我也想要背著它來來去去,隨地攤開(特別是在星巴克),就是一個知識青年的味道,在資本主義下幫自己貼個標籤。可能是因為後來因為這小筆電也吃了點苦頭,所以現在想起來,有台筆記型電腦真的不是好事,對我來說。
廣告上常常有這種畫面,在異地旅行時,主人翁隨意的打開電腦,與家鄉的人連線,他似乎在任何時間與地點,都可以上網,立足此地,放眼世界,或是可以用電腦記錄旅行中的事件,科技發達竟有點浪漫的感覺,好像電腦這冷冷的機器反而可以促進人與人的情感,廣告中,這種情境的營造,與生活品味等等文化符號相互幫忙,構成一種價值觀,我因為這些廣告,也想參與複製這種風格。身上背一台機器還是很自在遨遊的狀態,可不可以這樣子?我決定要一台筆電,不僅是上課時抄筆記所用,展望的是有天我也能在原野中,開啟我的電腦,串聯我與遠方人群的情感、便利的,敲一敲鍵盤,記下所有的事情,對著螢幕投注我的心。
不久後,我就跟媽媽達成協議,她先幫我買一台筆記型電腦,我用暑假時間打工還錢給她。有筆電的生活正式開始,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「筆電兒」,我是個含蓄的人,情感不敢外放,但尾音這軟軟的「兒」可是說出了千言萬語它是我心中的寵愛。為它張羅一個美麗的桌面,開始在文件匣中分出各個類別,因為喜愛想要跟它長久,所以要整理它。
當然要跟這個愛一塊上學啦,為了要帶它出門,我捨棄可愛的小包包,改成後背包;上課要早點到教室裡,因為要搶角落的插座;在速食店不能丟下包包去上廁所,我的愛可能會被偷走。我為它做了許多改變,短程目標只是想要在上課的時候,打打筆記。
不過這件事情很快落幕了,因為就算它號稱多麼輕便,我總是覺得重,厭倦灰頭土臉的帶著它滿街跑。回家就已經準備要看一晚上的電腦,白天還那麼想不開一直帶在身邊?在上課時間用電腦這件事,對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呢?我花這些錢到底要做什麼呢?我想把野花變成家花時,擺在書桌上使用,更多的不滿出現。因為它設計的目的是輕便,所以做得很小,螢幕很小,鍵盤也小,我看著打著都吃力,而且為了減輕重量,光碟機要外接,每次要用光碟機,電腦週邊有許多電線,纏繞著的景象令人心煩。吃了這些苦頭,卻說不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,因為我並沒有用它記下太多的筆記,老實說我只是覺得很威風。希望以後不要再輕易跟虛榮心靠攏了。一切都是因為虛榮。最後抱怨一句:這電腦散熱差,用久以後,多開一陣子都覺得電腦要沸騰了,有沒有包子糕餅要蒸啊?趕快拿過來吧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
念研究所以後,它是與我最親近的人。每天來到學校,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它,當它中毒生病時,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。現在才想起來,原來我也曾這麼嫌棄過它。
最近應該要買一台新筆電了,對我來說效能好螢幕大就好,沒有什麼期待的感覺。唉唷,花這種錢真是不過癮,因為你不得不買,就像我掏錢買牙膏跟衛生紙一樣。不過電腦比起這些東西,貴得多了。何時,一台筆電也變成我不得不買的東西。有時候我們買的東西反映我們的人生,當我有股信念是我必然會很需要筆電,我其實已經預約之後,甚至在研究所畢業以後,我還是會與筆電貼身相伴的人生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