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工作的會後訪談正要開始了,我卻還沒做完上場會議的訪談,唉唷。
昨天下午接到老師助理的電話,她說老師現在有空可以讓我訪問,問我即刻上樓行不行。
行啊,不行也要行。我急急忙忙印出訪談大綱,確定錄音筆有電,趕忙走上去。老師很親切,待我坐定以後笑笑的問我。但我就是害怕,我開頭的問題就結巴了。其實訪問每個老師,我開頭都結巴,怕的咧。
昨天做好了這個訪談。剛剛在打電話聯絡下週後的訪談,七位公民。有的人很好橋;有的人不接電話;有的人問我有沒有訪談費;有的人替我擔心交通問題。我趕快把時間跟地點確認下來,接下來又會是拿公費坐高鐵的日子,這次要去台中、南投,台南跟高雄。
對我來說,訪談永遠都是最好玩的事情,會議前,會議中都做了一些事情。但我一直掛心著會後的訪談,好像那才是整個會議的重點一樣。可以去不同的地方真的超吸引我的啊!
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
不會再是以前的妳
以前在書店工作時,跟一個同事變成很好的朋友。我們長得很像,一起上班的時候,客人有時還問我們是不是姐妹。我跟自己的妹妹長得一點都不像,卻跟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女生有著一樣的眼睛。
起先我們兩個都是工讀被正職管。後來我變成正職了,自己有一副店裡鑰匙,而且開始輪早班開店,輪晚班關店。早上我總是會早點去,放著音樂,悠閒的算著錢,準備開店,有她一起幫忙;晚上我們一起算好當日的營收,把該包的書包好。然後走在一起等公車的路上,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。
後來我沒再做,她也辭職了,卻跑到另外一家同類型書店做了正職。
今天她到我們學校擺攤,call我去找她。叫我帶她去買有名的姐妹花雞排。我們一起走在近來久違的陽光下。她說「ㄟ,我覺得我現在好像以前的妳喔。」我說那是什麼意思啊?「我現在也是每天到書店,打開電腦,一邊喝咖啡一邊開始一天的工作。」「我現在,也有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,就跟以前的妳一樣。」今天我們湊巧穿著同樣款式的衣服,像到不行,而她跟我說,她像我一樣。
我聽了心情很複雜。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得不做的事情,我現在還是有。可是,我現在不得不做的事情給我的快樂多過於沮喪,已經不一樣了。而我現在也把咖啡戒掉了,因為我想掃掉所有失眠的因子。每次感受到自己的轉變,都慶幸是越來越好了。回想起以前的我,對於明天其實非常困惑,所以很盡力把自己埋在訂單跟書裡,希望可以藉著勞動減少一點擔憂的時間。
她雖然說,她有不得不做的事情。「不過我還是很喜歡我的工作。」
喜歡就好。
她說她很像以前的我,說的時候,現在的我正站在她身邊。我突然有股奇想,把自己看成一個演化的過程。如果她說起不得不做的事情,表情有點落寞的話,現在我的表情已經沒什麼的樣子。那也許我是進化以後的吳小竹吧,既然她說她是以前的吳小竹。
最後她說「吳小竹,妳不用擔心,我知道妳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。」回想起那時相處的點點滴滴,對比今日。在冬天的太陽裡,這真是很棒的台詞。生命必然有所轉化與成長,我也許忽略了,有時需要人來推我一把,跟我說「妳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。」
那我可以跟她保證,有天她也會漸漸的,感到快樂多過於沮喪嗎?或是我太自負,真的把自己的人生看成良好的演化模型,等她來進化?
在陽光下,穿著同款衣服,有著同樣眼睛的兩個人,說說笑笑,很像回到以前下班的時候。
起先我們兩個都是工讀被正職管。後來我變成正職了,自己有一副店裡鑰匙,而且開始輪早班開店,輪晚班關店。早上我總是會早點去,放著音樂,悠閒的算著錢,準備開店,有她一起幫忙;晚上我們一起算好當日的營收,把該包的書包好。然後走在一起等公車的路上,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。
後來我沒再做,她也辭職了,卻跑到另外一家同類型書店做了正職。
今天她到我們學校擺攤,call我去找她。叫我帶她去買有名的姐妹花雞排。我們一起走在近來久違的陽光下。她說「ㄟ,我覺得我現在好像以前的妳喔。」我說那是什麼意思啊?「我現在也是每天到書店,打開電腦,一邊喝咖啡一邊開始一天的工作。」「我現在,也有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,就跟以前的妳一樣。」今天我們湊巧穿著同樣款式的衣服,像到不行,而她跟我說,她像我一樣。
我聽了心情很複雜。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得不做的事情,我現在還是有。可是,我現在不得不做的事情給我的快樂多過於沮喪,已經不一樣了。而我現在也把咖啡戒掉了,因為我想掃掉所有失眠的因子。每次感受到自己的轉變,都慶幸是越來越好了。回想起以前的我,對於明天其實非常困惑,所以很盡力把自己埋在訂單跟書裡,希望可以藉著勞動減少一點擔憂的時間。
她雖然說,她有不得不做的事情。「不過我還是很喜歡我的工作。」
喜歡就好。
她說她很像以前的我,說的時候,現在的我正站在她身邊。我突然有股奇想,把自己看成一個演化的過程。如果她說起不得不做的事情,表情有點落寞的話,現在我的表情已經沒什麼的樣子。那也許我是進化以後的吳小竹吧,既然她說她是以前的吳小竹。
最後她說「吳小竹,妳不用擔心,我知道妳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。」回想起那時相處的點點滴滴,對比今日。在冬天的太陽裡,這真是很棒的台詞。生命必然有所轉化與成長,我也許忽略了,有時需要人來推我一把,跟我說「妳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。」
那我可以跟她保證,有天她也會漸漸的,感到快樂多過於沮喪嗎?或是我太自負,真的把自己的人生看成良好的演化模型,等她來進化?
在陽光下,穿著同款衣服,有著同樣眼睛的兩個人,說說笑笑,很像回到以前下班的時候。
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Power Point
今年快要過了,我想起去年跨年的時候,跟研究室同學喝酒,大家在酒酣耳熱時許下新年新希望。
「我希望我上課發言不會發抖,我希望我報告不會緊張!」
同學啪啪啪拍手幫我歡呼。
昨天花了一個下午在弄ppt,發現它的難處。ppt是提示重點,所以哪些是重點呢?我念了幾遍reading,最後終於把提綱弄出來。今天裝在隨身碟裡,帶去教室準備報告。
ppt秀出來的時候,心裡有股奇特的感覺,這可是我的ppt處女作啊!順著ppt的東西,很輕鬆的把這篇paper報告出來,走回位子。
現在要報告時,真的都不會緊張了,想起當時許願有多麼的殷切,但轉變的過程其實沒怎麼艱辛。某一天,突然覺得緊張礙事,就放鬆心情了。有些事比我想像的還要簡單很多。不包括ppt,第一次做,那些亂跑的文字方塊讓我不知所措。
不過還是做到了,有些事不用許願也做的到;而且許了願的事,也不見得就會積極做到。
「我希望我上課發言不會發抖,我希望我報告不會緊張!」
同學啪啪啪拍手幫我歡呼。
昨天花了一個下午在弄ppt,發現它的難處。ppt是提示重點,所以哪些是重點呢?我念了幾遍reading,最後終於把提綱弄出來。今天裝在隨身碟裡,帶去教室準備報告。
ppt秀出來的時候,心裡有股奇特的感覺,這可是我的ppt處女作啊!順著ppt的東西,很輕鬆的把這篇paper報告出來,走回位子。
現在要報告時,真的都不會緊張了,想起當時許願有多麼的殷切,但轉變的過程其實沒怎麼艱辛。某一天,突然覺得緊張礙事,就放鬆心情了。有些事比我想像的還要簡單很多。不包括ppt,第一次做,那些亂跑的文字方塊讓我不知所措。
不過還是做到了,有些事不用許願也做的到;而且許了願的事,也不見得就會積極做到。
訴說
昨天晚上接到好朋友的電話,我們最近不常見面,也很少講電話。
在我睡前的時候接到的。說著說著她哭了,一會後,她說,「跟妳講完心情好多了。」我曾打電話跟她說到掉眼淚,如今知道我也是她相信的人,掛上電話後,覺得很暖,有妳真好。
心情不好的時候,需要告訴一個知心的人。不要任何修飾,把心裡最原始的癥結說出來。訴說有它的療效,但是要誠實。有時我們想要證明給人家看「我很好,我真的很好。」此時,再低落的情緒化成語言,無不急著要顛覆自己的感傷。那時寧願躲在被子裡大哭一場,都勝過分娩一堆假話,來跟別人講
訴說也有它的極限,只限有感而發。有時候我們過於強調訴說這個動作,忘記它其實是在轉述心裡的念頭。心裡要是沒什麼想法,就不要訴說。要不就跟有時我們太過care一個東西的形式一樣,導致形式完整,內容貧乏。
前一陣子,我跟一個朋友莫名養成一股默契,每次見面時,都要說說某件事。但那件事情已經過時了,如今再也沒有新的素材。為了訴說,我們翻閱過去的回憶,想要去填充。可是心裡也明白,這樣的訴說再也無法去給予自己洞見。而訴説結束之時,只有滿滿的空虛。
我曾經是一個亟欲訴說的人,當然,現在也許偶爾也是。最近我身邊少了一個可以讓我胡亂訴説的朋友,所以心情低落的第一時間,我練習自己治療。出乎意料的,結果很好。證明了胡亂訴說只是讓自己更為心煩而已。而我也還是需要訴說,有時候撥了一通電話,說出自己最真實的心聲,臨掛電話時有心慌,可是自己也知道,已經沒有什麼好說。
保有訴說的功用,就是要好好的訴說。
當妳在電話那頭,哽咽的聲音已經停了,我真高興。
在我睡前的時候接到的。說著說著她哭了,一會後,她說,「跟妳講完心情好多了。」我曾打電話跟她說到掉眼淚,如今知道我也是她相信的人,掛上電話後,覺得很暖,有妳真好。
心情不好的時候,需要告訴一個知心的人。不要任何修飾,把心裡最原始的癥結說出來。訴說有它的療效,但是要誠實。有時我們想要證明給人家看「我很好,我真的很好。」此時,再低落的情緒化成語言,無不急著要顛覆自己的感傷。那時寧願躲在被子裡大哭一場,都勝過分娩一堆假話,來跟別人講
訴說也有它的極限,只限有感而發。有時候我們過於強調訴說這個動作,忘記它其實是在轉述心裡的念頭。心裡要是沒什麼想法,就不要訴說。要不就跟有時我們太過care一個東西的形式一樣,導致形式完整,內容貧乏。
前一陣子,我跟一個朋友莫名養成一股默契,每次見面時,都要說說某件事。但那件事情已經過時了,如今再也沒有新的素材。為了訴說,我們翻閱過去的回憶,想要去填充。可是心裡也明白,這樣的訴說再也無法去給予自己洞見。而訴説結束之時,只有滿滿的空虛。
我曾經是一個亟欲訴說的人,當然,現在也許偶爾也是。最近我身邊少了一個可以讓我胡亂訴説的朋友,所以心情低落的第一時間,我練習自己治療。出乎意料的,結果很好。證明了胡亂訴說只是讓自己更為心煩而已。而我也還是需要訴說,有時候撥了一通電話,說出自己最真實的心聲,臨掛電話時有心慌,可是自己也知道,已經沒有什麼好說。
保有訴說的功用,就是要好好的訴說。
當妳在電話那頭,哽咽的聲音已經停了,我真高興。
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超機的家
最近我有點懶散,有時早早回家敷臉看電視,要不就是早上賴床不出門,看我最近迷上的影集DVD。
每天起床都有種幸福的感覺,媽媽買的被子好暖喔,還有這個家,住的真舒服。
每次講到家,總令我想起之前住的那間,被我稱作「超機的家」。它原本是租給一群學生,機車房東交屋時沒有收拾好;廚房跟廁所都是霉,其他數不清的缺點,我都不想講了。除了漏水跟蛀床,這兩個真是經典。有一天我睡覺,夢到自己在雨中散步,直到我被屋頂上的漏水打醒以後,才發現房間已經變成鐘乳石洞。天花板上一個一個水珠沁出來,在極度想睡的半夜,我只得陽春的用毛巾鋪在床上漏水的地方,然後找到一個沒滴到水的角落繼續睡。半年以後,這又再漏了一次,這次我更有經驗了,妹妹的雨衣一蓋,呼呼大睡。
有一天我跟媽媽躺在床上聊天時,床突然垮了。這才發現這裡濕氣太重,蛀蟲肆虐。
在那個家裡,整潔是徒勞,因為無論多整齊,它看起來還是很髒。所以我乾脆不理它,沒有任何想去改善它的欲望,也不覺得自己該負什麼責任。那時我們家真是奇觀。有一次我想把衣櫃搬到另外一個房間,但是搬不動了,拖到客廳以後就結束,此後衣櫃在客廳中央待了近一個月。零碎的東西,還有我爸爸的幾箱文件雜物,捨不得丟,卻也無力收拾,就擺在走道,二年。
住在超機的家那段時間,我的日子過得並不順:帶著危疑的心畢業了,畢業後工作不順利、接著準備研究所時,又被考不考的上困擾。而且,那時我因為媽媽搬出去住,心情非常的低落。這些事件加上一個超機的居住空間,讓我在家裡時,變成一個很消極的人。幾乎不開伙、在陰暗的浴室裡快速洗好澡、對於堆積的灰塵視而不見。有時,我會懶散到忘了檢查大門有沒有關。兩次,我妹回家看到大門居然沒關,以為我出什麼事了,但只看到床上呼呼大睡的我。
在出門以後才有活起來的感覺,我很常出門。喜歡窩在打工的研究室,或是圖書館。在那裡我不用進廚房燒熱水、也不用在有霉的地方上廁所。
兩年以後,我們決定搬離那個超機的家。去看了幾間房子,最後找到一間不太大,可是很溫馨的小地方。付了頭期款,開始付房貸。打包東西,準備離開。
離開那裡的時候,真想把所有一切都丟掉。那裡磨掉了我對家的想像,住在那裡的時候,回家時往往有一點消沉的感覺。
是什麼讓我們住在那時,這麼的不開心?我們母女三個仔細的想了這個問題,
除去房子跟房東很爛這兩件事。其實家具與雜物是最關鍵的事情。爸爸過世以後,我們留了他幾大箱雜物,還有以前我們買的家具。那些東西其實也不再適用於現在的我們。只是,總是想要留住什麼,總是很擔心有爸爸回憶的東西要是丟了,便難以去記起它。所以我們曾搬了三次家,那些東西都一直帶著。幾箱東西塞在牆角也不知如何是好。
三次搬家以後,對於這種用物質勾起回憶的期待也變得淡漠了。當它卡在走廊那裡讓人通行不便了近兩年。當每次搬家時,工人搬進來,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去張羅這些箱子。厭倦的感覺油然而生。我們母女覺得,清光光吧。新家不大擺不下。而且,我們也該向前走了。
四人餐桌與餐椅,不要了;原本3+2的沙發,也只留下3人座的;衣櫃丟了兩個;妹妹小時候用的書桌,也沒有留下來。幾箱雜物跟過去的衣物,打包以後回收。書也一綑綑的賣給了收舊貨的。
搬家以後,回到超機的家去收雜物時。被鄰居說「妳們真浪費。」她說我們丟了好多不錯的家具,大家搶著搬。我說,那很好,有人需要就好。她卻還是止不住的說我很浪費,我當時想說的是「關妳屁事」。真的,到底是關妳屁事?妳也來經歷這幾次的搬家;妳也來體會四人餐桌中缺了人的感覺;妳也背著幾箱雜物搬了好幾個家以後,再來跟我說這些。
新家裡清爽簡單,依舊容易堆積灰塵之外,其它一切都很好。我們在邊間,百葉窗拉起來,明亮的陽光進來;每天起床走出房間,看到陽光;走到廚房邊邊,看到窗外的樹林。賴在家裡變成很開心的事情。
而我還是常常想到爸爸,不需要那幾箱雜物提醒我。搬家時,打開那幾個箱子,把東西一一分類,裝進塑膠袋的時候,不免覺得可惜,但也鬆了一口氣。想念該是一種牽掛的感覺,而不是牽拖。
但我在超機的家,還是有一段美好的記憶。有一天,跟朋友聊天的時候,提到媽媽搬出去的事,他罵我。他說媽媽是愛我的,她只是沒用我喜歡的方式愛我,為什麼我只等著媽媽迎合我,而不懂體諒媽媽。回家以後,我打給媽媽,請她回家裡跟我聊聊。然後我就忍不住哭了,說我覺得妳拋棄了我。那時媽媽都已經搬出去一年多了,每次回來我們都客客氣氣的。
媽媽也哭了,她說,她知道我氣她,可是我從沒發脾氣,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我們就抱著對方哭了一個晚上。之後,讓我消沉的就只有超機的家,還有研究所。我再也不會想,自己被拋棄這種無稽的事。
雖然現在講起超機的家,都還是義憤填膺的表情。但我必須說,有幸住到了今天這個溫馨的小家。相對照起來,我反而想紀念一下超機的家。當我在夜晚漏水時,可以說句「怎麼又來了...」就繼續睡;當我一個人把蛀掉的雙人床拆掉,架起新床的時候。我已經變得更強壯。
也變得更隨和了,畢竟我在那裡熬了兩年。
只是伴隨效應是我變得邋遢。前天我同學來我位子借用印表機,她打開文件的過程中,顯得異常的焦躁。「小竹,妳這裡,給我的壓迫感好重...」
我站遠了點看了自己位子的全貌,也覺得不可思議。書跟雜物亂飛,實在很失序。
她印好東西走掉了,我坐回自己的位子,覺得很自在,這點上我覺得是收穫,一個人可以在髒亂中活得很自在,是一種福氣啊。
每天起床都有種幸福的感覺,媽媽買的被子好暖喔,還有這個家,住的真舒服。
每次講到家,總令我想起之前住的那間,被我稱作「超機的家」。它原本是租給一群學生,機車房東交屋時沒有收拾好;廚房跟廁所都是霉,其他數不清的缺點,我都不想講了。除了漏水跟蛀床,這兩個真是經典。有一天我睡覺,夢到自己在雨中散步,直到我被屋頂上的漏水打醒以後,才發現房間已經變成鐘乳石洞。天花板上一個一個水珠沁出來,在極度想睡的半夜,我只得陽春的用毛巾鋪在床上漏水的地方,然後找到一個沒滴到水的角落繼續睡。半年以後,這又再漏了一次,這次我更有經驗了,妹妹的雨衣一蓋,呼呼大睡。
有一天我跟媽媽躺在床上聊天時,床突然垮了。這才發現這裡濕氣太重,蛀蟲肆虐。
在那個家裡,整潔是徒勞,因為無論多整齊,它看起來還是很髒。所以我乾脆不理它,沒有任何想去改善它的欲望,也不覺得自己該負什麼責任。那時我們家真是奇觀。有一次我想把衣櫃搬到另外一個房間,但是搬不動了,拖到客廳以後就結束,此後衣櫃在客廳中央待了近一個月。零碎的東西,還有我爸爸的幾箱文件雜物,捨不得丟,卻也無力收拾,就擺在走道,二年。
住在超機的家那段時間,我的日子過得並不順:帶著危疑的心畢業了,畢業後工作不順利、接著準備研究所時,又被考不考的上困擾。而且,那時我因為媽媽搬出去住,心情非常的低落。這些事件加上一個超機的居住空間,讓我在家裡時,變成一個很消極的人。幾乎不開伙、在陰暗的浴室裡快速洗好澡、對於堆積的灰塵視而不見。有時,我會懶散到忘了檢查大門有沒有關。兩次,我妹回家看到大門居然沒關,以為我出什麼事了,但只看到床上呼呼大睡的我。
在出門以後才有活起來的感覺,我很常出門。喜歡窩在打工的研究室,或是圖書館。在那裡我不用進廚房燒熱水、也不用在有霉的地方上廁所。
兩年以後,我們決定搬離那個超機的家。去看了幾間房子,最後找到一間不太大,可是很溫馨的小地方。付了頭期款,開始付房貸。打包東西,準備離開。
離開那裡的時候,真想把所有一切都丟掉。那裡磨掉了我對家的想像,住在那裡的時候,回家時往往有一點消沉的感覺。
是什麼讓我們住在那時,這麼的不開心?我們母女三個仔細的想了這個問題,
除去房子跟房東很爛這兩件事。其實家具與雜物是最關鍵的事情。爸爸過世以後,我們留了他幾大箱雜物,還有以前我們買的家具。那些東西其實也不再適用於現在的我們。只是,總是想要留住什麼,總是很擔心有爸爸回憶的東西要是丟了,便難以去記起它。所以我們曾搬了三次家,那些東西都一直帶著。幾箱東西塞在牆角也不知如何是好。
三次搬家以後,對於這種用物質勾起回憶的期待也變得淡漠了。當它卡在走廊那裡讓人通行不便了近兩年。當每次搬家時,工人搬進來,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去張羅這些箱子。厭倦的感覺油然而生。我們母女覺得,清光光吧。新家不大擺不下。而且,我們也該向前走了。
四人餐桌與餐椅,不要了;原本3+2的沙發,也只留下3人座的;衣櫃丟了兩個;妹妹小時候用的書桌,也沒有留下來。幾箱雜物跟過去的衣物,打包以後回收。書也一綑綑的賣給了收舊貨的。
搬家以後,回到超機的家去收雜物時。被鄰居說「妳們真浪費。」她說我們丟了好多不錯的家具,大家搶著搬。我說,那很好,有人需要就好。她卻還是止不住的說我很浪費,我當時想說的是「關妳屁事」。真的,到底是關妳屁事?妳也來經歷這幾次的搬家;妳也來體會四人餐桌中缺了人的感覺;妳也背著幾箱雜物搬了好幾個家以後,再來跟我說這些。
新家裡清爽簡單,依舊容易堆積灰塵之外,其它一切都很好。我們在邊間,百葉窗拉起來,明亮的陽光進來;每天起床走出房間,看到陽光;走到廚房邊邊,看到窗外的樹林。賴在家裡變成很開心的事情。
而我還是常常想到爸爸,不需要那幾箱雜物提醒我。搬家時,打開那幾個箱子,把東西一一分類,裝進塑膠袋的時候,不免覺得可惜,但也鬆了一口氣。想念該是一種牽掛的感覺,而不是牽拖。
但我在超機的家,還是有一段美好的記憶。有一天,跟朋友聊天的時候,提到媽媽搬出去的事,他罵我。他說媽媽是愛我的,她只是沒用我喜歡的方式愛我,為什麼我只等著媽媽迎合我,而不懂體諒媽媽。回家以後,我打給媽媽,請她回家裡跟我聊聊。然後我就忍不住哭了,說我覺得妳拋棄了我。那時媽媽都已經搬出去一年多了,每次回來我們都客客氣氣的。
媽媽也哭了,她說,她知道我氣她,可是我從沒發脾氣,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我們就抱著對方哭了一個晚上。之後,讓我消沉的就只有超機的家,還有研究所。我再也不會想,自己被拋棄這種無稽的事。
雖然現在講起超機的家,都還是義憤填膺的表情。但我必須說,有幸住到了今天這個溫馨的小家。相對照起來,我反而想紀念一下超機的家。當我在夜晚漏水時,可以說句「怎麼又來了...」就繼續睡;當我一個人把蛀掉的雙人床拆掉,架起新床的時候。我已經變得更強壯。
也變得更隨和了,畢竟我在那裡熬了兩年。
只是伴隨效應是我變得邋遢。前天我同學來我位子借用印表機,她打開文件的過程中,顯得異常的焦躁。「小竹,妳這裡,給我的壓迫感好重...」
我站遠了點看了自己位子的全貌,也覺得不可思議。書跟雜物亂飛,實在很失序。
她印好東西走掉了,我坐回自己的位子,覺得很自在,這點上我覺得是收穫,一個人可以在髒亂中活得很自在,是一種福氣啊。
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認命
昨天晚上等不到公車,於是坐計程車回家。
司機一直很好奇我念研究所賺多少錢,以後想要做什麼工作。我說,我也還在想。司機說:「妳喔,妳去找個有錢人嫁了吧!」
「我現在還沒那樣想耶~」
他就說「妳們這些女生,老是說什麼獨立自主、男女平等,活該沒有人養。」
我問「如果我嫁個有錢人,他外遇了不要我,那我該怎麼辦?」
他說:
「這就是妳的命了,妳要認命。」
前幾天的報紙有篇新聞,說攜子自殺的女人今年多了很多。她們應該也曾想過,嫁了一個男人就可以安心過一生。豈知人生是有很多變數的,不是那麼輕鬆的一句「我認了。」就可以繼續努力開始新的人生。
司機一直很好奇我念研究所賺多少錢,以後想要做什麼工作。我說,我也還在想。司機說:「妳喔,妳去找個有錢人嫁了吧!」
「我現在還沒那樣想耶~」
他就說「妳們這些女生,老是說什麼獨立自主、男女平等,活該沒有人養。」
我問「如果我嫁個有錢人,他外遇了不要我,那我該怎麼辦?」
他說:
「這就是妳的命了,妳要認命。」
前幾天的報紙有篇新聞,說攜子自殺的女人今年多了很多。她們應該也曾想過,嫁了一個男人就可以安心過一生。豈知人生是有很多變數的,不是那麼輕鬆的一句「我認了。」就可以繼續努力開始新的人生。
一個人的背影
新的這間研究室,會來的人不多。數不清的晚上,我一個人坐著這裡,回家前關掉電腦,無人可以道再見。「愛是你愛是我」這部電影裡,有一個女生,她每天都工作的很晚,只是為了要等到喜歡的男生下班,跟他說一句「掰掰」。那個男生一走了,她就是一個人了。
一個人的背影,好像總會令人聯想到逼哀。有時我一個人在研究室,如果盡想一些沒有出口的事情,心裡也會覺得很惆悵。那天,同學走進來,說他見到我一個人坐在那裡的背影,感覺好孤單,有種朱自清老父的背影的感覺。
我對那篇文章的印象很深刻,後來在路上要是見到一個人的背影,也都在心裡同情著對方。
只是,那天同學這麼說時,我沒有自憐的打算,雖然那好像是我一向的習慣。那時的我只是很認真在看reading而已。
過去看「愛是你愛是我」的時候,那一幕其實是我偷偷在追求的。喜歡一個人,但是不敢喜歡,只要默默的看著他,跟他說一聲掰掰就會很高興。現在回想起來,有那麼長一段時間,我其實都活在自己營造的情境當中,希望可以用惆悵的場景來包裝自己一個人的背影。
今天下午在改學弟妹的作業,比我意料中的還要難還要耗時。不知不覺已經五點多,跟伊凡吃過了晚飯,她先回家,研究室又剩我一個人。作業再拿出來改,有股不祥的預感,一定又是一個晚上改不到幾份。
現在,從背後看來,我又是孤單一人了。
同學看到一定會默默同情我。只是我知道,現在我不演電影了。如果我是朱自清,會為老父的背影心酸;如果我是朱自清他爸,那時我心裡想的就只是「送走我兒子了,希望他一切平安」。
我的背影在人家眼中慘不慘,又有什麼重要呢?除非我心底已經把自己想成抑鬱深情的女人,剛好跟人家的同情一拍即合,仿電影的詩情與畫意。
可是我真的是認真在改作業的啊!
在輕鬆的星期三改作業、念書,無非是想要趕快結束,好投入真實的人生,像是跟衝浪陽光男孩見面吃飯。現在我一個人坐在研究室裡,擔心的只是作業改不完。我的人生真的越來越簡單,而且直接。不演電影的感覺真棒。
一個人的背影,好像總會令人聯想到逼哀。有時我一個人在研究室,如果盡想一些沒有出口的事情,心裡也會覺得很惆悵。那天,同學走進來,說他見到我一個人坐在那裡的背影,感覺好孤單,有種朱自清老父的背影的感覺。
我對那篇文章的印象很深刻,後來在路上要是見到一個人的背影,也都在心裡同情著對方。
只是,那天同學這麼說時,我沒有自憐的打算,雖然那好像是我一向的習慣。那時的我只是很認真在看reading而已。
過去看「愛是你愛是我」的時候,那一幕其實是我偷偷在追求的。喜歡一個人,但是不敢喜歡,只要默默的看著他,跟他說一聲掰掰就會很高興。現在回想起來,有那麼長一段時間,我其實都活在自己營造的情境當中,希望可以用惆悵的場景來包裝自己一個人的背影。
今天下午在改學弟妹的作業,比我意料中的還要難還要耗時。不知不覺已經五點多,跟伊凡吃過了晚飯,她先回家,研究室又剩我一個人。作業再拿出來改,有股不祥的預感,一定又是一個晚上改不到幾份。
現在,從背後看來,我又是孤單一人了。
同學看到一定會默默同情我。只是我知道,現在我不演電影了。如果我是朱自清,會為老父的背影心酸;如果我是朱自清他爸,那時我心裡想的就只是「送走我兒子了,希望他一切平安」。
我的背影在人家眼中慘不慘,又有什麼重要呢?除非我心底已經把自己想成抑鬱深情的女人,剛好跟人家的同情一拍即合,仿電影的詩情與畫意。
可是我真的是認真在改作業的啊!
在輕鬆的星期三改作業、念書,無非是想要趕快結束,好投入真實的人生,像是跟衝浪陽光男孩見面吃飯。現在我一個人坐在研究室裡,擔心的只是作業改不完。我的人生真的越來越簡單,而且直接。不演電影的感覺真棒。
甘苦在心頭
為了可以睡得好一點,我已經吃了一個月的中藥了。它真苦,只是這種苦是在我心裡醞釀出來的。每次我跟自己說「不苦不苦,喝了它對妳好。」我就可以把它當咖啡一樣一點一點的品嚐。
但是在喝的時候一旦有「難喝死了。」馬上就有口惡心的感覺。所以我覺得,一個東西的味道不在它身上,而是在我們心裡。
不倫不類的換句話說,就是心想事成。心裡想什麼,就可以做到。當心裡不那麼想,再好吃的東西,都令我倒胃。
但是在喝的時候一旦有「難喝死了。」馬上就有口惡心的感覺。所以我覺得,一個東西的味道不在它身上,而是在我們心裡。
不倫不類的換句話說,就是心想事成。心裡想什麼,就可以做到。當心裡不那麼想,再好吃的東西,都令我倒胃。
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
前門
以前念哲學系,生活圈是混前門,哲學入世以後分出社會學,處在學校的邊錘。
我把研究室當家以後,出學校就變成了離家。一個月有那麼幾天,我會帶著滿滿的荷包,去前門買我想要的東西,有點像是小時候,期待爸媽帶我們出去玩的心情。
無論是美妝品、日用品還是書。窩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就覺得人生希望無窮。短短的一陣放風載回戰利品,即便只有一瓶洗髮精,也會很開心。
每次在誠品門口等紅綠燈的時候,都有想把週圍看透看盡的那種渴望。小時候爸媽會帶我來這邊買書。而且我小時候,這裡有很多運動鞋店,他們會帶我來買鞋。想不到我居然有機會念這間大學,而得以更頻繁的出現在這裡。更難想像的是,現在只要過了一個馬路,就有回家的感覺。而這個馬路,週邊也變得很多,當然,都快要二十年了。
國中的時候經過這邊,一個路人一直盯著我。我媽媽發現了,她說是因為我長得太漂亮了;我爸在旁邊聳肩說我媽媽亂講。每次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我都會想起我長得太漂亮的往事,實在是很驕傲,不過已經是十年以前。
我把研究室當家以後,出學校就變成了離家。一個月有那麼幾天,我會帶著滿滿的荷包,去前門買我想要的東西,有點像是小時候,期待爸媽帶我們出去玩的心情。
無論是美妝品、日用品還是書。窩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就覺得人生希望無窮。短短的一陣放風載回戰利品,即便只有一瓶洗髮精,也會很開心。
每次在誠品門口等紅綠燈的時候,都有想把週圍看透看盡的那種渴望。小時候爸媽會帶我來這邊買書。而且我小時候,這裡有很多運動鞋店,他們會帶我來買鞋。想不到我居然有機會念這間大學,而得以更頻繁的出現在這裡。更難想像的是,現在只要過了一個馬路,就有回家的感覺。而這個馬路,週邊也變得很多,當然,都快要二十年了。
國中的時候經過這邊,一個路人一直盯著我。我媽媽發現了,她說是因為我長得太漂亮了;我爸在旁邊聳肩說我媽媽亂講。每次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我都會想起我長得太漂亮的往事,實在是很驕傲,不過已經是十年以前。
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
隱形的戶頭
開學兩個月的助教薪水,總是會拖到十一月才下來。前兩個學期,這個過渡階段我總是很窮。心情有點悶悶的,越長大就越知道,腦袋裡可以天馬行空,但生活上的細節卻是不容許自由灑脫。
這次開學,我居然沒有經歷任何金融風暴,安然度過兩個月。這兩個月依舊吃了好吃的,想買的東西也沒有少買。其實只是在想要掏錢的當下,多想那麼一點:吃的錢絕不少花,因為健康為人之本;至於衣服或是其它小雜物,一旦有一丁點猶豫,就趕快放下,離開那家店。爾後訓練到可以在眾多精美的耳環飾品當中,一看價錢就笑笑的放下,走出門不需後悔一不小心買了不實用的東西。
人生觀反映在金錢上是如此,其它亦是。如今覺得戶頭裡的錢不是供我花用,而是儲蓄。人生的許多物事,也想讓它沉澱下來。保留之可貴,是因為我們抑制了衝動,為了更長遠的將來。心裡面有一個隱形的戶頭,每天去補個摺。量入為出、收支平衡。
如果害怕釋放會有後悔的可能,就保留下來吧。
這次開學,我居然沒有經歷任何金融風暴,安然度過兩個月。這兩個月依舊吃了好吃的,想買的東西也沒有少買。其實只是在想要掏錢的當下,多想那麼一點:吃的錢絕不少花,因為健康為人之本;至於衣服或是其它小雜物,一旦有一丁點猶豫,就趕快放下,離開那家店。爾後訓練到可以在眾多精美的耳環飾品當中,一看價錢就笑笑的放下,走出門不需後悔一不小心買了不實用的東西。
人生觀反映在金錢上是如此,其它亦是。如今覺得戶頭裡的錢不是供我花用,而是儲蓄。人生的許多物事,也想讓它沉澱下來。保留之可貴,是因為我們抑制了衝動,為了更長遠的將來。心裡面有一個隱形的戶頭,每天去補個摺。量入為出、收支平衡。
如果害怕釋放會有後悔的可能,就保留下來吧。
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
過期的簡訊
那天同學傳簡訊找我去吃飯,我回了「好。」不久以後他打給我,問我可不可以去吃飯。我說,我剛剛不是回你說好嗎?他說他沒收到。
我打開簡訊寄件匣,唉唷喂啊,居然有十封未寄出的簡訊。晚餐邀約、回覆課程問題,還有跟同學說我上課中不方便接電話。這些簡訊都過期了。
今天重開機後,收到一封不知所謂的回訊,再打開寄件匣,簡訊都空了。重開機時問題解決,這下全都發出去了。接著,就收到幾封不知所謂的回訊。
即便我們都有文字想要傳給對方,但過了那個時空,那些話語也不具意義了。
但是在這種失去聯繫的對話中(哇,感覺很浪漫),我比較在意的是:機器不如我們想的那麼扎實啊,我誤信了他。發了那麼多,尤其是「上課中」來說明我不方便接電話的簡訊。在這個停課的下午,一下子四散到各個朋友手機裡,真是一件很蠢的事情。
我打開簡訊寄件匣,唉唷喂啊,居然有十封未寄出的簡訊。晚餐邀約、回覆課程問題,還有跟同學說我上課中不方便接電話。這些簡訊都過期了。
今天重開機後,收到一封不知所謂的回訊,再打開寄件匣,簡訊都空了。重開機時問題解決,這下全都發出去了。接著,就收到幾封不知所謂的回訊。
即便我們都有文字想要傳給對方,但過了那個時空,那些話語也不具意義了。
但是在這種失去聯繫的對話中(哇,感覺很浪漫),我比較在意的是:機器不如我們想的那麼扎實啊,我誤信了他。發了那麼多,尤其是「上課中」來說明我不方便接電話的簡訊。在這個停課的下午,一下子四散到各個朋友手機裡,真是一件很蠢的事情。
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
這兩天晚上
這兩天晚上,我有去中正紀念堂靜坐。
朋友聽說了,還特別打電話來,要我注意保暖。我也覺得健康是最要緊的事,所以把自己保護的很好。不只我,大家都被保護得很好,有吃有喝,還有人在前面不斷想把場子炒熱讓大家不無聊。只是想要去靜坐的我,本來打算坐到十二點回家。十點的時候,我心想「這真是夠了。」就回家了。
在這裡把自己與那些靜坐的人切割開來,不知道是否也算是一種政治手段。很多事情,包括我自己看待事情、實際做出的行動,無不包含各種考量與計算。總體效益最大,我才要去做(這已經是功利主義的調調了,而我們總是鄙夷功利兩個字)。
即便相信在行政院前的靜坐的正當性,由它再延續下來的活動在我眼中,卻變成不知所謂了。也許我該嘆惋一下我沒有在第一時間響應,嘗一下被抬走的滋味。當坦白說當時我並不懂,也沒有花心思去懂這個活動。我只是有股焦慮感,因為有很多我認識的人都會去,而我不去,顯得很沒有社會使命感。當我真正想行動的時候,已經過了抬人的時間與地點。我錯過了歷史的一刻啊,同學講述她被拉扯當時的情況,我還躺在研究室草蓆上閒閒的念我的reading。我並不可惜自己身為社會所的學生,無從體驗那種受迫的情境,因為我了解,那就是我的選擇。當時的我想做的就是窩在研究室吹冷氣而已。
當我決定要去的時候,不僅是我認同它的訴求。也因為我很想去體會那種感覺,誰知道一輩子有幾次機會參加這種活動?它對我來說,是一個難忘的經驗,我了解事情並不往往是那麼簡單。起意也許簡單,一旦牽涉到了更多的人與物,交織的網絡就不再理得清了。這不是誰的錯,更不是誰在蓄意挑動,當人跟人串聯在一起形成關係後,那關係有它的自主性,而不只是人與人腦袋的相加總而已。
這幾天我也看了很多評論,還有責怪:「學生不好好讀書,跑來這邊靜坐幹嘛?」「不食人家煙火的學生。」
位置不同,腦袋也不同,我百分百贊同這句話,也覺得這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特徵之一,我們分工明顯,各司其職。說直一點,當上班族在電腦前,勞工在生產線上,做著他們的工作。學生在學校裡,或是在學生這樣的身份中,也在做自己的事。學生也許念一些十年以後自己回頭看,都大呼「脫離現實」的理想論述,也許說一些天真卻不實際的話,但是我從一些懷抱理想的學弟妹身上,感受到那種發自內心的社會關懷,真的蠻感動的。那都是學生在這個位置上可以做的事情。學校提供我們一個場所,一些資源,讓我們可以來反思自己。
再過幾年,也許再有這種活動。我那時也許是開車經過,然後缺一聲「真是無聊的學生。」可是我在這次活動中,看到的是不斷在學習的學生,這句話出自我的真心。(近日看到太多反諷文章了,老是怕自己也掉進這種修辭中)
朋友聽說了,還特別打電話來,要我注意保暖。我也覺得健康是最要緊的事,所以把自己保護的很好。不只我,大家都被保護得很好,有吃有喝,還有人在前面不斷想把場子炒熱讓大家不無聊。只是想要去靜坐的我,本來打算坐到十二點回家。十點的時候,我心想「這真是夠了。」就回家了。
在這裡把自己與那些靜坐的人切割開來,不知道是否也算是一種政治手段。很多事情,包括我自己看待事情、實際做出的行動,無不包含各種考量與計算。總體效益最大,我才要去做(這已經是功利主義的調調了,而我們總是鄙夷功利兩個字)。
即便相信在行政院前的靜坐的正當性,由它再延續下來的活動在我眼中,卻變成不知所謂了。也許我該嘆惋一下我沒有在第一時間響應,嘗一下被抬走的滋味。當坦白說當時我並不懂,也沒有花心思去懂這個活動。我只是有股焦慮感,因為有很多我認識的人都會去,而我不去,顯得很沒有社會使命感。當我真正想行動的時候,已經過了抬人的時間與地點。我錯過了歷史的一刻啊,同學講述她被拉扯當時的情況,我還躺在研究室草蓆上閒閒的念我的reading。我並不可惜自己身為社會所的學生,無從體驗那種受迫的情境,因為我了解,那就是我的選擇。當時的我想做的就是窩在研究室吹冷氣而已。
當我決定要去的時候,不僅是我認同它的訴求。也因為我很想去體會那種感覺,誰知道一輩子有幾次機會參加這種活動?它對我來說,是一個難忘的經驗,我了解事情並不往往是那麼簡單。起意也許簡單,一旦牽涉到了更多的人與物,交織的網絡就不再理得清了。這不是誰的錯,更不是誰在蓄意挑動,當人跟人串聯在一起形成關係後,那關係有它的自主性,而不只是人與人腦袋的相加總而已。
這幾天我也看了很多評論,還有責怪:「學生不好好讀書,跑來這邊靜坐幹嘛?」「不食人家煙火的學生。」
位置不同,腦袋也不同,我百分百贊同這句話,也覺得這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特徵之一,我們分工明顯,各司其職。說直一點,當上班族在電腦前,勞工在生產線上,做著他們的工作。學生在學校裡,或是在學生這樣的身份中,也在做自己的事。學生也許念一些十年以後自己回頭看,都大呼「脫離現實」的理想論述,也許說一些天真卻不實際的話,但是我從一些懷抱理想的學弟妹身上,感受到那種發自內心的社會關懷,真的蠻感動的。那都是學生在這個位置上可以做的事情。學校提供我們一個場所,一些資源,讓我們可以來反思自己。
再過幾年,也許再有這種活動。我那時也許是開車經過,然後缺一聲「真是無聊的學生。」可是我在這次活動中,看到的是不斷在學習的學生,這句話出自我的真心。(近日看到太多反諷文章了,老是怕自己也掉進這種修辭中)
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
請尊重宅男
系上老師發起了一個和平抗爭,在行政院門口靜坐。因為種種其實也說不出來的理由,我沒有去。但是,不知怎麼,我心裡有股焦慮與罪惡感。像是責怪自己對社會沒有使命感。問了研究室同學「會去嗎?」他堅決說不。
他說他是一個宅男,他只想窩在家裡,如果有窩在家裡可以做的貢獻。他願意做。
「請尊重我做為一個宅男的權利。」
乍聽之下有點好笑,但是我隨之體會到這是一種對差異的尊重。很佩服他敢這麼說出來。你有被動員的可能,也可以直接說不。當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做些什麼,你就解脫了。
我就是永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,這才是頗可怕的事。
他說他是一個宅男,他只想窩在家裡,如果有窩在家裡可以做的貢獻。他願意做。
「請尊重我做為一個宅男的權利。」
乍聽之下有點好笑,但是我隨之體會到這是一種對差異的尊重。很佩服他敢這麼說出來。你有被動員的可能,也可以直接說不。當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做些什麼,你就解脫了。
我就是永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,這才是頗可怕的事。
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
ㄟ
不知該如何下這個標題。
這幾天陳雲林來台,台灣的維安做得很密實。遠在澎湖的我看到新聞,覺得「假如面對其它事情我們可以這麼堅持,那我們現在應該會漸漸好吧。」過去曾有一段治安良好的歲月,這種秩序磨碎了大家想要表達某些價值的意願。人們只能安靜的活著。不安靜的人,就會被帶到別的地方,讓他們安靜下來。我看過一個故事,有關白色恐怖的故事:一位二手書商,被逮到轉賣馬克思的書而入獄。他回憶著每位熟客的臉。「是你嗎?」「是你嗎?」警察對他的監禁,最後在他心裡築了一座監獄;他把自己囚禁起來,無法停止去揣想,究竟是誰告發了他?當時的我在書店工作,一天到晚有客人來買馬克思相關的書籍。我結每筆帳時都是心安理得,無拘無束。所以看到那篇小說時,我發現自己真的已經處在一個不同的時空了,在這個時空裡,我們不會再受到莫須有的羈押。
對於政治,我一向天真的很,我相信人家說我們是「民主化」的;我也相信我們的確是有了言論自由,可以暢所欲言。直到近來我才發現,這種自由只是基本的保障,在說話之外,其實更該去在意的是:人家有聽進去嗎?而且也該反問自己:我是不是剛愎自用了點?簡言之,問題在於「我們是否有溝通呢?」
如果這種對話放在政黨的層次來看,我們的兩黨,甚至其它的小黨間,是否有所溝通呢?
這禮拜的政治社會學,我們上到民主類型,其中提到兩黨制,其優點是「為了吸引中間選民,政黨的政策會趨向中庸。」這種說法是假設,中間選民是大多數的,為了吸引票源,所以無論哪一黨執政,都會採取中間路線。不過老師同時也提到另外一個說法:選民的分佈不見得是常態分配,也許是雙峰,意即中間選民並不多。而且,基本教義的選民超忠誠,說話也特別大聲,此時,政黨反而會去吸引這些不會跑票的人。
所以兩黨成為兩個極端,各自努力去鞏固基本教義派,現在的局勢好像就是這個樣子。這黨堅持這個;那黨堅持那個。
昨天在澎湖辦外婆的告別式,一切都結束以後,大家窩在偏僻小漁村的老家中看著首都的新聞動態。看到陳雲林來台的衝撞畫面,一位遠親進來瞥了一眼說,這些抗議的人真是無聊。遠親是政府高層的一位親戚,他們說話中常提到自己認識的某某名人。他說他的產品剛跟了大陸那裡幾省談好合約。其實也可以想見他對抗議的人為什麼會反感。我也很清楚的知道,我對他這樣的念頭很反感。
馬先生上台以後,我們突然跟中國有了許多的交流。他們可以來這裡觀光,而且這還是我們經濟成長的主要變數;他們的幾位長官來到這裡,跟我們的國民黨團隊不斷的上演豪門夜宴。「和平交流」不再是神話了。許多人覺得,可以跟中國這樣交流也不錯,更多的開放,對於兩岸和平關係是有益的。而對於大規模的維安,有人也說,對待他國長官,不也都是如此嗎?
但我覺得,如果我們是以「對待他國長官」的心態來迎接他們。那我們自己必須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這種說法才過的去。可是,我們並不是啊,人家並不這麼想。我們在國際上是不斷被打壓的,前陣子在奧運中,人家堅持我們是「中華台北」,人家說我們只是他們的一個地區;人家常常會用武力來脅迫我們。
在這樣不平等的關係中,「和平交流」這種語彙怎麼看都是怪怪的。雖然說經濟往往比政治先行一步,但是在面對這樣不對等的政治關係中,若是一味的注重經濟上如何互通有無,最後造成我們對中國高度經濟依賴的情況下。有天他們不需要武力就可以收編我們了。
如果我們國家的民意就是甘心成為特區,那也沒有辦法。可是我們並不是,還有很多人,堅持台灣是一個國家。我們還有對於現任政府不滿的許多聲音,可是那些聲音都被刻意的忽略了。民主化代表的不只是可以表達意見、自由結社,還包括這些聲音該被放進政策考量之中。現在,國民黨代表了台灣,其它不滿的人卻無可奈何。這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,一個養尊處優的政黨,一個以中上階級為考量的政黨,他們執政以後真的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斷循環的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。馬總統的層次混亂,他買雙鞋來刺激消費、為台灣電影宣傳。他有沒有真的去視察過各縣的情況,而佔了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民黨又做了什麼實質的貢獻?在全球不景氣的情況下,「馬上好」本來就是個神話,跳票是正常的,但是對於經濟的相關政策,國家有什麼具體方案擺出來給大家看呢?怎麼常常是以兩岸關係為經濟發展的起跑點,少了中國,我們自己的優勢又在哪裡呢?
這幾天暴民流竄、執法過當的新聞我看到已經麻痺了。唯一可以理出來的是,有好多人是厭惡這樣的交流的,但是你們還是這麼傲慢的進行著。那些暴力的舉動,透過媒體重覆的放送,讓維安暴力也變成一件無可奈何的事。這一切,只讓你們顯得好溫和,也好穩當。很想知道陳先生離台過後,執政黨要怎麼開始使用暴動紀錄,把反對團體歸諸於同一股力量,然後聲稱這就是暴民政治啊。這時我才了解,和平抗爭是多麼珍貴而必要的事情。你們既然是這麼精英得體的政黨,現在跟你們差不多層次的人出來說話了,是得體還是虛應,且待之後分曉吧。
這幾天陳雲林來台,台灣的維安做得很密實。遠在澎湖的我看到新聞,覺得「假如面對其它事情我們可以這麼堅持,那我們現在應該會漸漸好吧。」過去曾有一段治安良好的歲月,這種秩序磨碎了大家想要表達某些價值的意願。人們只能安靜的活著。不安靜的人,就會被帶到別的地方,讓他們安靜下來。我看過一個故事,有關白色恐怖的故事:一位二手書商,被逮到轉賣馬克思的書而入獄。他回憶著每位熟客的臉。「是你嗎?」「是你嗎?」警察對他的監禁,最後在他心裡築了一座監獄;他把自己囚禁起來,無法停止去揣想,究竟是誰告發了他?當時的我在書店工作,一天到晚有客人來買馬克思相關的書籍。我結每筆帳時都是心安理得,無拘無束。所以看到那篇小說時,我發現自己真的已經處在一個不同的時空了,在這個時空裡,我們不會再受到莫須有的羈押。
對於政治,我一向天真的很,我相信人家說我們是「民主化」的;我也相信我們的確是有了言論自由,可以暢所欲言。直到近來我才發現,這種自由只是基本的保障,在說話之外,其實更該去在意的是:人家有聽進去嗎?而且也該反問自己:我是不是剛愎自用了點?簡言之,問題在於「我們是否有溝通呢?」
如果這種對話放在政黨的層次來看,我們的兩黨,甚至其它的小黨間,是否有所溝通呢?
這禮拜的政治社會學,我們上到民主類型,其中提到兩黨制,其優點是「為了吸引中間選民,政黨的政策會趨向中庸。」這種說法是假設,中間選民是大多數的,為了吸引票源,所以無論哪一黨執政,都會採取中間路線。不過老師同時也提到另外一個說法:選民的分佈不見得是常態分配,也許是雙峰,意即中間選民並不多。而且,基本教義的選民超忠誠,說話也特別大聲,此時,政黨反而會去吸引這些不會跑票的人。
所以兩黨成為兩個極端,各自努力去鞏固基本教義派,現在的局勢好像就是這個樣子。這黨堅持這個;那黨堅持那個。
昨天在澎湖辦外婆的告別式,一切都結束以後,大家窩在偏僻小漁村的老家中看著首都的新聞動態。看到陳雲林來台的衝撞畫面,一位遠親進來瞥了一眼說,這些抗議的人真是無聊。遠親是政府高層的一位親戚,他們說話中常提到自己認識的某某名人。他說他的產品剛跟了大陸那裡幾省談好合約。其實也可以想見他對抗議的人為什麼會反感。我也很清楚的知道,我對他這樣的念頭很反感。
馬先生上台以後,我們突然跟中國有了許多的交流。他們可以來這裡觀光,而且這還是我們經濟成長的主要變數;他們的幾位長官來到這裡,跟我們的國民黨團隊不斷的上演豪門夜宴。「和平交流」不再是神話了。許多人覺得,可以跟中國這樣交流也不錯,更多的開放,對於兩岸和平關係是有益的。而對於大規模的維安,有人也說,對待他國長官,不也都是如此嗎?
但我覺得,如果我們是以「對待他國長官」的心態來迎接他們。那我們自己必須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這種說法才過的去。可是,我們並不是啊,人家並不這麼想。我們在國際上是不斷被打壓的,前陣子在奧運中,人家堅持我們是「中華台北」,人家說我們只是他們的一個地區;人家常常會用武力來脅迫我們。
在這樣不平等的關係中,「和平交流」這種語彙怎麼看都是怪怪的。雖然說經濟往往比政治先行一步,但是在面對這樣不對等的政治關係中,若是一味的注重經濟上如何互通有無,最後造成我們對中國高度經濟依賴的情況下。有天他們不需要武力就可以收編我們了。
如果我們國家的民意就是甘心成為特區,那也沒有辦法。可是我們並不是,還有很多人,堅持台灣是一個國家。我們還有對於現任政府不滿的許多聲音,可是那些聲音都被刻意的忽略了。民主化代表的不只是可以表達意見、自由結社,還包括這些聲音該被放進政策考量之中。現在,國民黨代表了台灣,其它不滿的人卻無可奈何。這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,一個養尊處優的政黨,一個以中上階級為考量的政黨,他們執政以後真的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斷循環的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。馬總統的層次混亂,他買雙鞋來刺激消費、為台灣電影宣傳。他有沒有真的去視察過各縣的情況,而佔了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民黨又做了什麼實質的貢獻?在全球不景氣的情況下,「馬上好」本來就是個神話,跳票是正常的,但是對於經濟的相關政策,國家有什麼具體方案擺出來給大家看呢?怎麼常常是以兩岸關係為經濟發展的起跑點,少了中國,我們自己的優勢又在哪裡呢?
這幾天暴民流竄、執法過當的新聞我看到已經麻痺了。唯一可以理出來的是,有好多人是厭惡這樣的交流的,但是你們還是這麼傲慢的進行著。那些暴力的舉動,透過媒體重覆的放送,讓維安暴力也變成一件無可奈何的事。這一切,只讓你們顯得好溫和,也好穩當。很想知道陳先生離台過後,執政黨要怎麼開始使用暴動紀錄,把反對團體歸諸於同一股力量,然後聲稱這就是暴民政治啊。這時我才了解,和平抗爭是多麼珍貴而必要的事情。你們既然是這麼精英得體的政黨,現在跟你們差不多層次的人出來說話了,是得體還是虛應,且待之後分曉吧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