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去一個研習營,晚上睡在那裡的宿舍。
同學說她好想要回家,我說是嗎,我倒是很喜歡住在外面。
「也對,因為妳都是一個人睡,回不回家沒什麼差。」
接著我們聊到小時候,原來以前我們都是戀家的人,沒睡在家裡,不管是在誰家,都會窩在被裡偷偷的哭。記得國三的露營,我正想:我是大女生了,不會想家。但是我在下午就破功了,打電話回家:「爸爸,這裡的廁所有一隻好大的蜘蛛喔。」喉頭都哽咽了,爸爸說「妳又想家了吼。」
後來慢慢的,也許是到了青春期,也許是在外面住的經驗多了,打回家哭的狀況不再。只是,在外邊住的時候,每到晚上睡覺前的那段時間,我會很慌張,覺得一切都是如此陌生,就算身邊睡的是認識好幾年的朋友。後來,我變成一個人睡的生活,一開始也會害怕,但久而久之也慢慢習慣了。只是,有時候,睡在家裡竟然也會有種陌生的感覺,也說不太出來是什麼感受。
最近因為工作、參加活動,我蠻常在外面住的。已經有了一套標準配備,由盥洗到保養一應俱全,加上一個貼身小枕頭,每一次,背著大包包,去哪裡都像是在家裡一樣,很討厭的是我居然在外面還睡得比較香甜。我突然有股念頭:我想要做一個跑來跑去的人,可以四處跑,四處遊歷。以後也想要做這樣的工作,不被綁在一個地方。
昨天跟同學聊到以前的事,我才想到:我也有過那樣的依賴時候啊。剛開始獨立的時候,不太習慣,有時會輕輕的哭上一場,埋怨自己的際遇。不過,時至今日,我真的很透徹的明白,那些事都不是人為的阻撓,它們就是發生了,而我也漸漸適應的活了下來,現在還可以很自信的說,我真的過得蠻好了。
研習營今天下午的課程,在討論一種觀念的轉換:科學的實際操作中,會遇到許多限制。「但是...」老師說,這些不是限制,它們也許讓你無法走到A路上,但是,也沒有哪一條路是比較好的。限制,同樣也是種可能。因為你沒能走這條路,所以你走了另外一條,有著不同風景的路。
所以,真的,不要覺得妳對不起我啊,我想妳看到這篇一定會想要哭。但是,哭什麼啊,妳沒有對不起我,我反而感謝妳可以走自己的路,而不是為我犧牲了什麼事,妳讓我可以在別人活得自由的前提下,也自由的去尋求我自己的路。大家都走自己想走的路,我們也許相遇,那還不錯啊,而就算最後平行或是歪斜了,起碼我們也都是心甘情願的想著「祝福你。」
0 意見:
張貼留言